第10部分 (第2/4页)

主义。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主权民族的概念出现,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这一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一个主权民族代替自然民族而出现在世界上,它起到了对中国国家主权的强化作用。曾经,〃中国〃在西方那里,只是一个〃产丝的地方〃,这个地方不涉及政府、疆域、民族、文化。后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几乎都要询问,他们到达的地方是否就是〃中国〃。他们得到的答案是〃大明朝〃,而不是〃中国〃。因为那时候没有中国。西方传教士花了几十年时间才最终确认,他们涉足的地方,就是马可波罗当年到达和游历的地方。因此,当〃中华民族〃这一主权民族的概念出现后,〃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也正式确立。中国从此进入西方文明所塑造的、由主权国家的利益关系所构成的世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美国媒体,比我们更“爱国”(6)

中国成为主权国家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康熙时期,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一相对公平的条约,使得中国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现代西方的国家概念,在利益原则下,双方讨价还价。遗憾的是,这一概念是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实现的,中国人对此还没有明确强烈的意识,也没有强烈的改变动力。以至于乾隆面对英国人要求通商的利益诱惑,只因为英国人道德行为欠佳,而拒绝了它。鸦片战争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西方现代民族意识在中国的民间萌芽,然而,洪秀全试图借助西方宗教来认同民族的平等地位,最终还是失败了。此后,清朝政府的国家概念日渐明确,但总是没有处理好与之相伴的民族概念。到了义和团运动时,面对民间自发产生的民族认同感,清政府态度摇摆。一方面它希望利用这种民族认同,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又担心这种民族认同,会伤及它的统治,因为,满族毕竟是一个由少数人组成的自然民族。

〃中华民族〃这一主权民族概念的提出和明确,完成了中国走向现代的第一步,成为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看,〃中华民族〃概念的明确,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一个心态:原先自以为占据文化最高点的优越感,变为与世界各民族平等立足于世界。更主要的是,中国人意识到,民族之间的相互平等,不能靠别人赐予,要靠自己争取。

这是一个悲喜交加的转折。悲的是,曾经以道德原则维护天下安定和公平的中国传统渐渐消失了;喜的是,中国人终于找到了与西方交往的方式,虽然中国人并不喜欢这个方式。中国曾经喜欢用自己的道德原则制约远道而来的外国人,但如今,中国不得不用与西方一样的利益原则与西方对话。中国曾经在文化上的高度自信,如今也面临着严重挑战。西方人同样拥有他们的文化自信,虽然有很多中国人皈依了西方文化,但西方文明提供的这一文化自信确确实实包含着最不合理的因素……利益至上,而这永远不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中国不得不以一个主权民族和主权国家的姿态进入西方塑造的世界一体化,实际上是让中国整体退回到了战国时期。因此,中国向西方学习国家利益至上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无奈。如果要让中国的道德价值重新超越西方的利益价值,中国首先必须强大,必须维护和争取每一份中国应得的国家利益。在此过程中,中国绝不会学习西方,绝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道德地伤害他人的利益。因为中国有一个大目标:中国要为趋利小人横行500年的世界树立一个榜样,借助中国文化中宽容、共存的传统,让一个人类能够共同接受的、普遍的道德原则,成为超越国家利益至上的超主权存在。

我认为,中国要引领世界走出战国时期。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引言

就算在西方文明主导世界的500年间,〃普世价值〃也没有能够普世。美国版〃普世价值〃只是向〃三位一体〃皈依的现世发明,恰如被强力主权保护的知识产权,超越了主权,企图普世性地收费。在主权国家牢不可破的现实世界,谁在推行弱化主权的〃普世价值〃?谁在推行的同时,始终都在强化自己的主权?谁在选择性地拼装〃普世价值〃的内涵?美国版〃普世价值〃想要囊括并覆盖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只有上帝,才有这样不可能实现的雄心。美国版〃普世价值〃的榜样性,目的只是美国的现实强大。当美国的强大开始晃动,美国版〃普世价值〃也会开始动摇。在美国陷入危机的时候,人们看到,拯救美国的手段,恰恰不是〃普世价值〃。本章讨论美国版〃普世价值〃,并对某种*的幻觉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