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 (第2/4页)

袍进了内殿。

周大学士退出大殿,便见一侧的三名小太监正低低怯笑。他们是故意的,要看他出丑。

这回惨了,居然闯入大殿怀了皇帝的好事。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新皇整好龙袍,若无其事地坐在龙案,唤了声“来人”,自有大总管领了太监来拾掇一殿的狼藉,重新将文书奏折放到龙案上,端嫔送来的羹汤已凉了。

大总管领了新皇的话,让小太监请周大学士入殿。

周大学士战战兢兢,磕头大拜。

新皇道:“刚才,周大学士都瞧见什么了?”

要是说瞧见,那可是皇帝的女人,是他能看的?

要是说没看见,那样吸引人眼的一幕,着实太诱人了,到底是皇帝的嫔妃,长得真是好呢。

不敢说实话,忙道:“微臣什么也没瞧见。”

“哦!”瞧不出新皇是信了,还是不信。

周大学士第一次觉得这位年轻的皇帝让他摸不透心思。

新皇道:“周大学士见朕有什么急事?”

周大学士抱拳道:“皇上要赐封淑妃、端嫔的父兄,并无不妥,此事事关重大,按照过往的惯例,是要与礼部商议之下再拟旨。”

新皇见到素妍,突然就想给江家赏赐,因只赐江家,生怕惹来非议,这才想到要赏赐淑妃、端嫔等。“周大学士言之有理,大总管,传礼部曹尚书、左右侍郎入宫。”

当日黄昏,前往六、七、九公主府的太监出宫宣旨,六、九公主因其婆家的功勋,被赐封为镇国、平国大长公主,而七公主亦有了封号“寿阳”,六、九公主又得三县沐食邑为封地,七公主得了二县封邑。

圣旨中,只字未提大公主的赐封。

次日清晨朝堂上,在临退朝的时候,新皇又当朝宣旨,赐封淑妃之父许季严为二等昌成伯,端嫔之父顾力行为二等明镜候,皆可世袭三代,太后娘家侄女舒秀丽赐封为佑宁县主、只得几岁的舒真亦被赐封为三等佑忠公。

皇帝按律重惩了太后舒家的兄弟、子侄,却又厚赐了舒秀丽与舒真姑侄二人。

看看许、顾两家,因为女儿入宫做了嫔妃,竟一门荣耀,谁说生女不如男,有女如此,那也光宗耀祖的事。

满朝文武一脸羡慕地看着许季严与顾力行。

顾力行两日前才从晋地办了大案回来,得了礼部官员送来的文书,要他今晨无论如何也要参朝议政,心下正想着如何与皇帝禀奏晋地的案子,竟被封了个明镜候,这个封号颇有些意思,明镜,有明镜高悬、清明无垢之意。是要他彻查每宗案子,也不放过任何一个人。

☆、497 通气

礼部左侍郎是一个方姓官员,抱拳禀道:“皇上后宫嫔妃稀少,按照我朝的规矩,皇上该充盈后宫。虽然明春各地遴选的秀女方才入宫,但现在可在皇城正五品官员家中的待嫁小姐中挑选适龄女子入宫为妃。”

顾力行的女儿顾令雯这入宫才几日,听说极受皇帝宠爱,杨皇后身怀重孕不能侍寝,许淑妃一门心思都扑在教养大皇子宇文恺身上,难怪顾令雯入宫几日就给顾力行挣了个“明镜候”的爵位,想想还真是容易。

安大人一言出,立有六部官员附议。

怎么能顾力行一家就占尽好处。

新皇端坐大殿,见百官或捧象牙,或执笏片,振振有词,说了一大堆,不外乎是说皇帝子嗣单薄,应该广讷嫔妃充盈后宫。

瞧这情形,要是不选嫔妃入宫,反有些过意不去,各部院的官员都觉得在明春秀女入宫前,应该有一批美人入宫为嫔妃。

他这一生,再不能得拥挚爱,早无退路。“此事就交予礼部着办,今秋不用挑选太多,且选十八名女子入宫,交予皇后、淑妃、端嫔最终选定六名留予宫中。所有入选女子年龄在十五至十七岁间,有婚约者不在其列。退朝!”

谁都知道,要是先入宫这可是占尽好处,要是顾令雯是跟着几十上百名秀女入宫,后宫中人谁知道她是谁?偏她入宫时,唯她一人。还是自皇宫偏门抬进去的,一入宫就封了端嫔,但凡她稍争气时,定能成为四妃之一。

虽说只有六人,却引得有适龄女儿的臣子跃跃欲试,尤其是早先与静王党、宁王党有勾结的臣子,视这为全家平安最有力的途径。回到家里,唤了主母来商议。若遇最满意的女儿有婚约,便悄悄退婚,或者直接将婚约移转到其他女儿身上。

一时间,皇城也是暗潮汹涌。

冷清了大半年的曹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