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1910年12月15日上午8时,清军从三个方面出动了。正值冬天,战士们在寒风中匍匐在战壕里等待敌人的出现。首先发生激战的是一连所在的西南岔。在作战会议室里,对讲机传来了汪志恒的声音:“老大,清军在我前方200米处出现,领头的是一个哨官,骑着一匹马。不对,有一个骑兵队,大概有20几匹马!”“怎么会有骑兵?”王鹏举问。魏强嚼着口香糖说:“汪志恒,在他们没有发现你们之前,利用步枪的有效射程,把那几匹马给我打下来,否则你们就等着屠杀吧!”作为军人深知骑兵的厉害。“一连明白,放心吧!强哥!”

西南岔前线。汪志恒下令:“弟兄们,瞄准马背上的人,给我打!”顿时步枪声此起彼伏。汪志恒也端起步枪瞄准哨官射去。很快,马背上的人纷纷倒地,马四散跑去。在清军步兵阵的哨长见此情况,高喊:“撤退。”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里会遇到伏击,可是连人影都没有见到,就死伤了20多个清兵。他在心想:这是什么枪声?没有听到过啊。他还算镇定,马上收拢剩下的100多名清兵。召集几个小头目商量如何继续前进。一连没有追击,他们想看看清军下一步会怎样做。

哨长是这样命令的:有枪的在前面放枪,没有枪的在后面跟着前进。如果是在冷兵器情况下,这个命令还算正确,可是这是在面对武器精良的革命军,这个命令就显得非常的愚蠢了。

清军装备的前膛线步枪有效射程没有38式步枪远,根本不会对我军造成任何的伤害。即便站起身对着射,即使被射中也就擦破一点皮的事情。但是汪志恒没有大意,中规中距的战斗。“把他们放进些再打。听见没有。”一连战士们齐声回答。清军离战壕越来越近了,200米,100米。清军哨长终于看见了面前的敌人。敌人一个个趴在坑里(哨长没有见过战壕),端着跟毛瑟枪差不多模样的步枪。清军的火枪手们盲目的放枪,我们的战士被流弹击中,仅仅擦破了皮。50米,汪志恒不再犹豫了,高喊一声:“打!”接着就是集体的冲锋,一个个逃跑的清军被射中,倒地。一连的阻击战就这样结束了。村民们在帮着战士打扫战场,有些小孩儿对地上的弹壳情有独钟。为了节约资源,不仅将清军的前膛线步枪和一些铁制武器收缴,还将地上的子弹壳打扫的一干二净。统一运回青沟子总部。一连在完成阻击后,留在了西南岔,总部要求汪志恒再招一个满编连,成立四连,连长由张斌担任,连指导员刘岳。在张斌和刘岳临行前,他们来到了我的房间:“老大,我们两个坚决完成总部交给的任务,请老大和各位大哥放心。”“这次运输队和你们一起行动,先去一连那里完成四连的日常训练,过完春节你们就出发。”“是!我们走了。”

在一连阻击战胜利结束后,二连和三连也传来了消息。机务员任芳走进作战会议室:“报告总部,一连、二连和三连完成阻击任务,歼灭来犯清军共300余人,俘虏50人,逃跑20人。我军轻伤5人。”报告完以后,她走了出去。我和他们几个常委相视一笑:“跑了就好,还怕没有逃跑的呢!”会议室笑做了一团。

12月15下午,二连报告:“二连到达西南岔。”三连报告:“三连到达西南岔。”一连报告:“报告总部,三个连汇合西南岔,5日后开始下一步行动。”我们一直在会议室聊天,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收到信息后,陆占国回复:“总部收到,批准请求。你们六个人自己商量着如何破敌吧!张斌和运输队到了吧!你们补充一下弹药。你们别老汇报了,我们几个脑袋都大了。等你们招安他们以后,再汇报。我们这两天也想休息一下脑子。要不咱们换换?”对讲机传来了六个人的声音:“算了吧!我们可做不来。我们还是前线的呆着吧!”会议室再次传来了欢笑声。

魏强突然蹦出了一句话:“我们应该建立一个野战医院,咱们部队的名字我还是觉得不合适。”众人疑问。“医院是要建立的,我看邱海波就不错吗!他可是北大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董萍也可以。我老婆也可以过去帮忙。你们说呢?”“我看成。”魏强点头。其他的人也没有什么异议。“那就这么定了。成立人民医院,院长邱海波,副院长董萍。”“你说军队的名字不合适?为什么?”彭学涛问。魏强说:“你看我们现在可都穿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说实话,我挺念旧的。想起《亮剑》里的一句话:统一制式的军服,统一制式的装备。你们说呢?”我点点头:“那就改过来吧!咱们的被服厂还好没有印名称呢。”“那就改吧!既然老大都同意了。举手表决吧!”王鹏举发话了。7票通过。军队名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