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 (第1/4页)

“李祭酒,原来上次你说的都是真的?”正在这时,站在文臣之首的裴寂也终于开口道,上次他已经听李休讲过红薯的优点,只是没有亲眼见到,而且李休也懒得多解释,所以他一直也不知道红薯是真是假,没想到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

“不错,上次裴相去找我时,红薯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所以没有证据让你相信我的话,不过现在红薯终于成熟了,而且公主在封地上还种着数亩红薯,如果各位大臣不信的话,下朝之后随时可以去红薯地里亲自挖一些红薯计算产量!”李休笑呵呵的开口道。

李休的话再次引来朝堂上的一片议论纷纷,本来还有些人对红薯的产量有所怀疑,但是看到李休说话时自信的样子,特别是不少人都听说过李休的名声,知道这个年轻人可不是无的放矢之人,如果他说的都是真的,那么对于大唐来说,这个红薯简直就是上天赐于的无价之宝!

“那个就是玉米吗,我上次好像见过?”裴寂也是愣了一下,随后就看到张十一手中的托盘,当下再次开口道,他记得上次去见李休时,他被一个老农追杀,就是因为这个东西,直到刚才听到平阳公主的话,他才知道这个东西名叫玉米。

“不错,这个玉米也是一种高产作物,经过我的初步估算,亩产应该在五百斤左右,比之小麦和稻米都要高,另外裴相之前也见过玉米,应该知道玉米杆十分高大,据我所知,对于牛马来说,这是一种十分优良的饲料!”李休再次开口道,当然这些东西他也只是听说,毕竟在他小时候,也很少见到喂养大牲口了,玉米杆一般都是当做柴火烧的,后来都用煤和煤气了,结果玉米杆只能让人拉走造纸了。

“五百斤啊,以前连最优良的稻米都没有这个产量,另外还有个亩产千斤的红薯,这……这简直是天赐之宝,天赐之宝啊!”裴寂这时也喜形于色的大叫道,身为文官之首,他也是第一次在朝堂上如此失态,但却没有人笑话他,因为其它人也比他好不了多少,甚至到现在还有人没有从震惊中清醒过来。

不过相比其它人的激动,坐在龙椅上的李渊的脸色却是越来越阴沉,甚至他很想制止李休的解说,但却无法开口,因为红薯和玉米的产量都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对于大唐来说,这也的确是无价之宝,所以他根本不可能阻止李休的话。

随着李休的解说,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慢慢的清醒过来,一个个都是兴奋无比的讨论起来,甚至还有不少人争着向李休询问红薯与玉米的事,对此李休也一一做了回答,这时李休也感觉时机差不多了,于是将目光投向站在最前面的李世民和李建成,接下来就要看他们的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七章 人心所向

从平阳公主进殿之后,李建成和李世民也都一直静静的看着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急于表态,直到李休的目光看向他们后,这才只见李世民看了一下李建成,脸上也微微一笑,随后就走出来道:“启禀父皇,儿臣也有话要讲!”

看到李世民抢了先,李建成也不由得愣了一下,说起来他们兄弟已经好久没有在同一件事有相同的立场了,这也让他感觉有些奇妙,当下也不甘示弱的站出来道:“父皇,儿臣也有许要讲!”

“嗯?你们有什么要说的?”看着下面气氛热烈的群臣,又看看站出来的两个儿子,李渊的脸色几乎阴沉的都快滴出水来了,整个局面都已经失控了,哪怕他是皇帝,但有些事情也不是他可以阻止的。

“启禀父皇,三妹献上高产的红薯与玉米,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我大唐一向赏罚分明,三妹立下如此大功,还请父皇重赏!”李建成这时抢先道,刚才他已经落后了李世民,这时自然不甘再落后。

“儿臣附议,请父皇重赏三姐!”李世民也紧随其后开口道。

看到李建成和李世民竟然十分罕见的意见统一,下面的大臣们也全都吓了一跳,甚至一时间竟然没有人再开口,大殿上也是一片寂静,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反应过来,当下纷纷站出来表态,或支持太子或支持秦王,反正都是一个意思,毕竟这么大的功劳,再怎么重赏也不为过。

看着台下站着的两个儿子,再看看下面这群不明真相的大臣,李渊感觉自己的肺都快被气炸了,如果他这时松口要重赏平阳,她肯定会提出与柴绍解除婚姻,以她立下的这件功劳,肯定会得到相当多的支持,特别是自己的两个好儿子都站在平阳那边,到时他也不可能硬逼着平阳与柴绍保持婚姻关系了!

不过李渊虽然心中十分清醒,但是在面对这种情况,特别是几乎所有大臣都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