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 (第2/4页)

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正是小沙国赫利大王的一个圈套,他们布的一个局,真正的大战还没有开始, 到底最后是什么结局,现在还不得而知。

这时,大将军便命令李序然将两江的三万自护队队员调到南沙府,同时,他也重新部署了这二十兵马:八万大军驻守南沙城,八万大军驻守岭北县,剩下的四万驻守在其他的县城。这些是作战人马,随时要出征。

而钦差大臣这边呢,有五万兵马固定驻守,但重点在后方,自护队的三万人马也重点在后方,主要是为大军准备提供粮草、饲养马匹、休整兵器、救助伤病等,当然,在最危急的时候还可以像士兵一样,参与到征战中。

另外还有朝廷为两江新增的一万兵力,全部驻守在界河一带,由李序然统领,也算是后方。

这样的话, 在南沙府有随时作战的人马二十万,杨峰固定在后方包括自护队和李序然在界河的兵力,总共也近十万人马。如此一来,小沙国一个府就驻扎了朝廷真正的三十万大军,小沙国想要夺回南沙府,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但是,朝廷大军想要继续征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下来的仗怎么打?这个问题在大将军的脑海里深深的打着转……

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沙河

现在摆在蒋永昶面前的是如何进一步的进攻,南沙府再往北就是太古府了,这个地方的地形更为复杂,除了山岭之外,在太古府有一条大河名叫黄沙河,要想拿下太古城,就必须要跨过这条河。

可是,这二十万大军要想过河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况且还有那么多的辎重,要是敌军在附近设伏,那将是一场很难打的仗,其困难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攻下一座地势险恶的山岭。

而且,困惑大将军的还不止这一条黄沙河,即便是打过去了,后面的地形更为复杂,一旦敌军发起总攻,朝廷的二十万大军如若抵抗不过,将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因为一条黄沙河足以切断朝廷大军的后路,甚至可以切断河流这边朝廷后方的援军,那个时候才真正的是孤军深入,这是兵家的作战的大忌,身为大将军,蒋永昶不可能不知道。

由于大清的朝廷包括皇上在内,都没有对小沙国之战有一个明确过河长远的部署,导致全军上下都没有一个明朗的部署,将士们只知道打呀杀啊,但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为,凡是亲身来过这里的人都知道:就这样一个府一个府的攻下去,最终能把小沙国彻底消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然,这是后话,这关系到全局的部署,大将军也考虑不了这么多了。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下如何进攻太古城是迫在眉睫的。

其实,在小沙国这边,也何尝不是在部署着他们的这盘大棋,只是,和大清相比起来,小沙国的思路清晰多了。

小沙国,都城,王府,赫利大王和乌金元帅。还有格泰、格达等将军正在商量的军机大事,虽然时节已近冬天,但王府里却格外的温暖。

“大王,现在敌军都到了南沙城。据我们的探子报,他们的大将军正准备攻占太古府,现在正愁如何渡河,等他们过河后,我们也该收网了吧?”,说话的是格泰将军,这位先锋将军似乎很想大战一场,说话的时候还拿着碗酒,说完后痛快的一饮为尽。

“格泰将军何须着急呢?大王要的是将敌军这二十多万兵马全部消灭,现在还不到时间。他们刚渡过黄沙河的时候,一定会安排好退却的船只,还是等他们再尝点甜头,再往北走一点吧”,说话的正是赫赫有名的小沙国乌金元帅。

这时。赫利大王说道:“元帅说的对,我们一直想消灭敌军的主力,可是如果让我们长途跋涉的去大清的地盘征战,那样的话我们的将士就死在了敌人的城墙下,弓箭下,还有石头下,现在好了。他们自己送上门了,正好省了咱们的事,直接在小沙国将他们灭了。

只是,敌军的这二十几万将士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灭了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切断他们的后路,所以。本王和元帅才采取了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策略”。

这时,其他将军相互看了看,不停的点点头,看样子。他们也是有此意思——誓将朝廷大军一举消灭。

赫利大王接着说道:“尽管我们损失了一些将士和百姓,还有一些城池,但这都是暂时的,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现在,我们该舍得,也就都舍了,就等他们渡过黄沙河以后,再深入一步后,我们就可以反攻了,到时,诸位将军可千万不要手下留情啊,哈哈哈”。

其他将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