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 (第2/4页)
是三年,这三年里李序然几乎都几乎重复同样的生活,他既像是个科学家,又像是个老师,既像一个指挥家,又像是个善于钻研的学生……
可不管怎么说,他有了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三年的时间,他确实没有白费。
这天是他们进行这样试验的三年整。李序然命令大家开展一次全面的大试验,也就是相当于演习。
火枪已经成功的造出,数量已经达到了五千条,射程准度杀伤力都是领先的,李序然要他自己记忆中的“三点一线”来训练他们,而且还帮石头绑在枪头以锻炼举枪的稳定性,现在军中会打枪的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
铁炮也可以发射炮弹了,其威力要起之前的火炮要厉害数十倍,有人戏说看了他们现在的铁炮。之前的那些个火炮简直就像是放鞭炮。现在已经有五十门铁炮,当然,只要有了第一,后面的就是照猫画虎。简单多了。
最难的还是战船,因为,里面牵扯的布局和构造及其复杂,他们缺乏具体精细的图纸和数据。同时,蒸汽机的原理李序然尽管知道,但要用到这个大铁船上。还是颇有些难度。况且,战船上安置铁炮也会是极为复杂,真正的战时要不停的变换角度,这一点是很难掌握的。
不过,经过这三年的努力,还是有些进展的,现在造出的这个铁船就是将原先的的木制外表变为现在的铁甲,而且变大了,同时还有铁炮在上面,但是要真正的灵活战斗,还是需要一些改进的。
改进的条件有了,人员也有了,经过三年的培养和成长,已经有一批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和试验的人,同时,其他相关的辅助设施如厂房还是运输等都非常完善了,所以,大家的干劲十足,信心大增。
条件是有了,但时间却快要到了。
大家都记得很清楚,当初说的是:李序然这个北王在北沙和两江这三个省待三年,过了三年之后回京,回京后他依旧是北王,京城的北王府依旧在那里,但是,回京后他就不是北沙和两江这三个的北王了。
其实,三年的时间早就够了,因为,这些武器研究和试验是在他做了大半年北王之后才开始的,现在距离那个时候已经是三年半了。
在前段时间,也就是刚过三年的时候,朝中就有人开始议论北王何时回京城的问题。
但是,可能是时间过去的久了,也有可能会是大家都熟悉了这种默契和习惯,所以,就是有人提了提后,其他人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当刑部尚还有兵部尚书这些不怎么说话的时候,人们也就不继续提这件事了。
但是,另外一个人也没有怎么提这件事,这一点倒是不太符合常理,因为这个人是最关心李序然权力过大的——皇上。
皇上非但没有明确的表态,也没有暗示和怂恿底下的大臣拿这件事说事,就这样,李序然的这个北王就继续当下去,再过几个月,他就当了近四年的北王了。
李序然的心里和清楚,起初的时候,他的这些实验和研究那确实是秘密进行的,但是,火来随着规模的慢慢的扩大,人员的交替和实验的反复进行,知道的人越来的越多,起码这些承担着技术人员角色的人和一些亲兵是肯定要知道的。因为,他们必须要参与实验了,而实验了自己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因此,从这一层来说,朝廷没有理由不知道这件事,而皇上自然也就没理由不知道这件事,这已经是一定范围内的秘密了。
但是,同样,他们谁也没有说,似乎大家都在维系着表面的默契和形成的既定关系:李序然做李序然的,他们做他们的,正是井水不犯河水。
不过,这都是他们在全面试验之前的事了,当这次三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全面演习取得一定成功后,便有人再次提起这件事。
而这次,皇上似乎也有了这个意思,所以,朝中时吵得沸沸扬扬,而;李序然的北江和两江的文武官员中也是议论纷纷,两地都有一些人心的浮动。
看来,这件事不得不做一个了结了,一直以来,李序然都准备了一封奏折,只是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拿出来。
这天,李序然告诉杜唐和安刚,将一驰和尘远还有十三骑的人都叫来,他有要事商量。
这几个人可以说是他心腹中的心腹,嫡系中的嫡系,现在这个时候找他们也就无可厚非了。
一直以来,李序然对他们都是最信任的,也是最了解的了。
只是有时候,自认为最了解的人往往还有你不了解的,或者是根本没有发觉的地方。
而这,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