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页)

讨论的却是关于国民性的大问题。这正是当年鲁迅、周作人都尖锐批判过的非理性的迷狂。你当然是有感而发的。〃进行过分的爱国教育,往往培育出的是一批有着无端仇恨情绪的人群,培育出偏执的民族自大狂与奴性,只会有利于专制和独裁〃,这些话都是切中时弊的。你一再提及的〃皇帝的新衣〃,是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处于世纪末的狂欢中,不能不时时想起的。

▲BOOK。▲虹桥▲书吧▲

第19节:书信五十通(2)

我要感激你写了这么一篇好文章,并且出于信任,把文章寄给我,我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请你相信,北方有一位老人,随时都愿意谛听你的倾诉。同时也期待着你,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坚守住精神的阵地。

2000年6月1日

一位多才多艺的家在重庆的女孩子给我寄来了她的文章:〃我有一个梦,圣洁的关于诺贝尔奖的梦,只有北大能帮助我,真的〃,〃我多么需要同时得到最好的中文教授和理、工科教授的帮助,我多么需要摆脱专业的束缚,在大学里拼尽一切力气学习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我多么需要在最活跃的科学空气中尽情地呼吸。而这,只有北大〃。同时寄来的是一封给〃北大人〃的〃自荐信〃:〃真羡慕你……能够呆在北大,一个离教条很远,离梦想很近的圣洁的地方,多么幸福。〃

××:

今天重读你的来信,突然感到了灵魂的震动。

因为就在几天以前,我的一个学生横遭暴虐死去了。

她是你的同乡,曾和你做着同样的梦。

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你所羡慕的〃北大人〃。

然而,她却被残暴地杀害了。

学校当局的冷漠,更让人震惊……在他们的眼里,在〃压倒一切〃的稳定面前,一个学生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

圣洁被玷污了。

我们所有的人的〃梦想〃都破灭了。

也许圣洁本就不存在。

我们被自己制造的梦欺骗了。

这女孩子的血使我们惊醒。

如果我们早一点从梦中醒来,不那么麻木,如果我们早就直面北大与社会的黑暗,提出抗争……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面对死者,我们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北大人,都感到内疚与羞愧!

……

怀着难以抑制的痛苦与自责,我把这一切都告诉了你。

你还愿意来北大吗?

我仍然欢迎你来,不是为了寻梦……

2000年6月4日

一位中学生寄来了他的一篇论文,希望我推荐给北大,却使我十分为难。

××:

我极有兴趣地读了你的文章,你将现行教育制度置于〃后极权主义〃的背景下进行审视,这是抓住了要害的。而你的结论,〃社会从应试教育下的后极权主义步入了素质教育下的后极权主义〃,更是揭示了当今中国社会所进行的〃改革〃,包括教育〃改革〃的本质,〃物质的繁荣掩盖了思想的贫乏,肉体的自由掩盖了思想的专制〃,正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我对你的论述有强烈的共鸣,却不能给你以任何的帮助。北大并没有如你所期待的那样,成为中国现今教育制度的〃例外〃,它也〃彻底沦为官僚机构〃了,我根本不敢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任何一级领导,如果那样,就真的出卖你了。正如你的文章所说,后极权制度下的学校是不容具有叛逆性格的教师的,我目前在北大已无任何发言权,学校有关部门甚至禁止我给学生开讲座、做报告。只是由于我的年龄和学术地位,还没有剥夺我上课的权利。而且两年后的今天,我就要退休了。坦白地说,我一直在犹豫着:要不要把上述情况向你和盘托出,我真不忍心让你失望。但我仍决定把一切都告诉你,我想,你的思考既已如此彻底,你也必然有勇气正视这一切。是么?

而且,通过这次通信,我们彼此已经相识相知……我想,这一点,对于你和我,都是极为重要的。或许我们一老一少,真的可以〃相濡以沫〃了。你我都要相信,进行和我们相似的思考的朋友也还有,尽管在总的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绝对数却不会少,因此,我们并不孤独。我最近也正在寻找〃真朋友,真同志〃。现在我又有了一个小朋友、小同志了。你说是么?……

2000年5月30日

一位湖北的大学生来信问: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