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1/4页)

左盱不知道张言这个人,但陈墨知道,他的细作已经渗透入河南道。现在的河南道很乱,而在这个乱中隐藏着机会,陈墨已经做好了准备。

“朝中诸公和陛下会同意吗?”左盱提出疑问,皇帝刚刚回京,局势并不稳定,恐怕不会让左睿去挑起战端。

“左叔,朝廷同意不同意有什么区别?不同意到时拿回东都自会同意,不过最好还是同意比较好,有朝廷的名义行事更方便!”

左盱轻轻摇头,陈墨看来是不准备按常规行事,自己的儿子在他影响下变得越来越擅自行事。朝廷是没办法,各节度使都是各自为王,互相攻伐,谁强横谁就有理,谁的兵锋更强谁就拥有更多的地盘。时局如此,左睿如果太老实就会成为别人案板上的肉,不断扩展自己的力量也是无奈。

陈墨继续解释:“这也是没办法,不压缩朱全忠的空间,依照这种势头恐怕以后会越来越难治,朝廷将来怎办?留着河中李克用就不会妄动,若兄长去取了东都,李克用估计也会怕手称快,这样就可以慢慢侵入河南道,有了东都这个立足之地,也省的将来大费周折。”

“取了东都朝廷会让阿睿长期驻留吗?”洛阳可是大唐陪都,不可能让左睿长期占领,左盱对陈墨的计策有疑问。

“东都残破,朝廷也希望有人好好修缮,张言现在干的不错,将来兄长去了正好接手。这个东都畿观察防遏使可以让朝廷派人去担任,兄长的军队只负责作战,朝廷会同意的。”

这个方法好像不错,左睿的人掌管军事,然后让朝廷指派一个执政官员,这样朝廷也放心。

“军资补给呢?到时朝廷派的官员不配合怎么办?最后还不是和其他节度一样?”左盱仍旧有疑虑,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不受控的节度使,朝廷官员一旦不配合,绝对会引起冲突。

“会有办法,到时要看朝中派谁,我不认为朝中诸公会给自己人添堵。”陈墨成熟在胸。(未完待续。。)

第232章 等待的机会

光启皇帝的回归让京师一片繁忙,各级官员赶紧回到府衙,皇族也被安置回了自己当初的居所。

重新回京的事情千头万绪,皇帝要赶紧临朝。神策军和龙武军重新开始执行自己的禁卫职责,和往日不同的是,除了大部队撤出京师,一部分天成军也成为了禁军的一部分。

就像陈墨当初预料的一样,鲍全友并没有被放归本镇,他的军队被安置在了京师北侧的草滩行营。

皇帝临朝不能有一点马虎,各种具体细节事无巨细,朝臣和内官一通折腾。陈墨也没闲着,他也有自己的工作,太医署要重新开课,继续以前培养的工作。

与以前相比,太医署变了些样子,教室依旧是以前的教室,宿舍依旧是以前的宿舍,可教学变得将更为容易。陈墨增加了手术室,增加了大量医疗器械,还给太医署的藏书阁增添了大量书籍。

为了不影响太医署的正常秩序,那些军中医官在皇帝回来前已经被陈墨放归自己的军中,而太医署就要重新在两位太医令的领导下开张,文告发出去,京师的学子开始回归。

关系不错的医师顾民也成了医博士,谢亦安、姜粟、吕万谦、柳玉和、李戊、尹瑄等熟悉的人陆续出现在陈墨面前。这些人有的已经成为医士,有的仍旧是学生身份,不过这不影响互相之间亲密的关系。

杜怀山和孙解对陈墨对太医署的各项改变满意的不得了,医学的普及正是需要这些改变。医疗器械加上手术室是最好的武器。进入太医署的学子会学到最好的疡医技术,这将来无疑也算是两位太医令的功劳。

“疾医不同于疡医,子涵你的改变还是有欠缺。”相对而坐。杜怀山对陈墨很满意,但也有不满意的地方。

“学生精于疡医,这疾医方面还是恩师去解决吧。”疾医缺乏那种质的改变,陈墨真的对这个时代的疾医不是特别擅长,他的脑子中有很多先进知识和想法,但不能说出来,也不方便发挥。总是一种无奈。

“陛下和淑妃的病我看子涵还是看的不错,疾医方面我看子涵也是擅长的,太医署这里将来不能缺了你。我看以后这个太医署令你要兼顾一下,这样对太医署大有好处。”

“恩师的意思是?”

杜怀山的眼睛一暗:“本来有人提出改元,只是陛下身体不适,现在的局面不错。两位相公相阻。陛下也就未再提起。不过。。。陛下恐怕坚持不住太长时间。。。我决定要进入尚医局,有文翰兄在,这个太医署令子涵可以胜任。另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