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2/4页)

文龙,是要为投敌做准备,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新鲜,三百多年前袁崇焕快死那阵,京城里都这么说。 但事实上,这是个相当无聊的讲法,因为根据清朝《满文老档》的记载,毛文龙曾经跟

皇太极通过信,说要投敌,连进攻路线都商量好了,要这么说,袁崇焕还算是为国除害了。 鉴于清朝有乱改史料的习惯,再加上毛文龙一贯的表现,其真实性是值得商榷。 袁崇焕之所以决定干掉毛文龙,只是因为毛文龙不太听话。 毛文龙所在的皮岛,位于后金的后方,要传命令过去,要么穿越敌军阵地,要么坐船,

如果不是什么惊天剧变,谁也不想费这个事。 躲在岛上,长期没人管,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想听话也听不了,所以不太听话。 更重要的是,毛文龙在皮岛,还是很有点作用的,他位于后金后方,经常派游击队骚扰皇太极,出来弄他一下,又不真打,实在比较恶心。被皇太极视为心腹大患。 但这个人也是有问题的,毛总兵驻守皮岛八年,做得昀成功的不是军事,而是经济,皮

岛也就是个岛,竟然被他做成了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无数的客商蜂拥而至,大大小小的

走私船都从他那儿过,收钱就放行,他还参股。 打仗倒也真打,每年都去,就是次数少点——六次,大多数时间,是在岛上列队示威,或者派人去后金那边摸个岗哨,打个闷棍之类。 但总体而言,毛文龙还是不错的,一人孤悬海外,把生意做得这么大,还牵制了皇太极,

虽说打仗不太积极,但以他的兵力,能固守就及格了。 鉴于以上原因,历代总督、巡抚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放他过去了。 但袁崇焕是不闭眼的,他的眼里,连粒沙子都不容。 几年前,当他只是个四品宁前道的时候,就敢不经请示杀副总兵,现在的袁督师手握重

权,小小的皮岛总兵算老几? 更恶劣的是,毛文龙有严重的经济问题,八年多账目不清,还从不接受检查,且虚报战功,也不听招呼,实在是罪大恶极,必须干掉! 其实毛总兵是有苦衷的,说我捞钱,确是事实,那也是没办法,就这么个荒岛,要不弄点钱,谁跟你干?说我虚报战功,也是事实,但这年头,不打仗的都吹牛,打仗的都虚报,

多报点成绩也正常,都照程序走,混个屁啊? '1596' 我曾查阅明代户部资料及相关史料,毛文龙手下的人数,大致在四万多人左右,按户部

拨出的军饷,是铁定不够用的,换句话说,毛总兵做生意赚的钱,很多都贴进了军饷,很够意思。 可惜对袁崇焕同志而言,这些都没有意义,在这件事上,他是纯粹的对人不对事。 大难即将临头的毛总兵依然天真无邪,直到他得知了那个消息。 崇祯二年(1629)四月,蓟辽督师袁崇焕下令:凡运往东江之物资船队,必须先开到宁远觉华岛,然后再运往东江。 接到命令后,毛文龙当场晕菜,大呼: “此乃拦喉切我一儀,必定立死! ” 只是换个地方起运,为什么立死呢? 因为毛总兵的船队是有猫腻的,不但里面夹杂私货,还要顺道带商船上岛,袁督师改道,

就是断了他的财路,只能散伙。

他立即向皇帝上疏,连声诉苦,说自己混不下去了,连哭带吓唬,得到的,却只是皇帝的几个字: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怎么从长,喝西北风? 在他昀困难的时候,一个昀不可能帮助他的人帮助了他。 穷得发慌的毛文龙突然收到了十万两军饷,这笔钱是袁崇焕特批的。 拿钱的那一刻,毛文龙终于明白了袁崇焕的用意:拿我的钱,就得听我的话。 也好,先拿着,到时再慢慢谈。 然而袁崇焕的真实用意是:拿我的钱,就要你的命! 说起来,毛文龙算是老江湖了,混了好几十年,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要论耍心眼,实在不如袁崇焕。 他做梦也想不到,很久以前,袁督师就打算干掉他。 早在崇祯元年(1628)七月,袁崇焕在京城的时候,曾找到大学士钱龙锡,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 ” 这还不算,杀的方法都想好了: “入其军,斩其帅! ” 后来他给皇帝的奏疏上,也明明白白写着: “去年(崇祯元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龙有死无生矣! ” '1597'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