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部分 (第1/4页)

被击毁的美军坦克很快就被拖了上来,工兵还在设法修复坦克的动力系统,这样坦克就能自己开回去了。为了确保这几辆坦克能够送回去,交给技术人员研究,古迅雷还专门安排了一个警卫排去守卫,在陆战队到达之后,这几辆坦克交给了陆战队去处理,而古迅雷也在这个时候拿到了这些坦克的情报。

被摧毁的这几辆坦克是美军在年初才开始大批量生产的M26重型坦克。这也是美国为对付唐帝国与德国的坦克优势,而研制的重型坦克。从各方面来讲,M26针对的对手不是25式坦克,而是德国陆军装备的“虎”式,以及“虎王”式重型坦克。而25式实际上只是中型坦克而已,唐帝国与“虎”式匹配的是24式重型坦克,也被称为24甲型坦克。

唐帝国陆军在发展坦克方面,与海军发展航母有很多相似之处。坦克是在第一次全球战争后期诞生的,而且从踏上战场的那一刻开始,坦克就注定将成为陆战之王,将成为陆的战场上的霸主,可在最初的时候,唐帝国并不是很重视坦克。直到第一次全球战争结束前的一年多,唐帝国的第一种坦克才正式投入实战使用,这也就是0式坦克,该坦克从研制到装备部队仅仅花了一年的时间,实际上基本上是照搬了英国的MK1型,在性能方面并不怎么样,而且直到战争结束,也仅仅只生产了不到一千辆而已,在战场上并没有发挥出多少作用,战争就结束了。

第一次全球战争结束后。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大规模裁军,以减轻经济上的压力,把重点放到恢复国家经济上来。唐帝国也一样,在战后到经济危机爆发,唐帝国也在裁军。当时陆军提出了几种坦克的设计预案,可绝大部分都只停留在了图纸上,而没有真正的制造出来。甚至连样车都没有。除了军费之外。坦克在战争中的用途,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人敢肯定的未知数。因此,唐帝国陆军在是否需要优先发展坦克的问题上一直是犹豫不决。而随着经济危机爆发。国家更无力支持大规模的军事科研,海军在当时受到的影响就相当大,比如当时设计的第一种航母就难产了,而陆军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陆军提出的好几种新式坦克的研制工作都无果而终。

到13年,也就是经济危机结束,薛希岳首相上台之后,大战已经露出了端倪,接着几个主要强国在海军军备条约方面产生严重分歧。世界主要列强都开始了备战工作。帝国海陆两军的春天在这个时候到来了,海军的“皇帝”级航母。“尊严”级战列舰,“李靖”级大型巡洋舰(当时还不是防空巡洋舰)都是在这个时候出台的。陆军也在当时提出了数种坦克的设计方案,并且很快都得到了采纳。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唐帝国陆军设计的坦克从后来的轻型坦克到重型坦克,几乎样样俱全,设计师在沉寂了十多年之后,提出了十几种设计方案。而这一点在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因为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认识到坦克还要分轻重。可惜的是,当时很多研究都太超前了,比如在15年的时候,设计师就提出了“全电动”坦克的设计方案,而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服役的全电动坦克是在战后60多年才研制成功的。另外,分成了好几个方向的设计也分散了设计经费,而当时陆军需要的是一种能够与其他国家的坦克相媲美的,性能适中的,价格便宜,操作方便,能够大规模装备部队的坦克,而不是一些科幻小说中的坦克。因此,很多设计方案实际上都只是一纸空文,而真正落到实处的也就那么两三种设计而已。

战争爆发前,唐帝国陆军有三种主要型号的坦克。

一种是17式,该坦克战斗重量近6吨,乘员3人,装备4挺机关枪,装甲厚度6…12毫米,最大速度每小时37公里。性能基本上与德国陆军的1号坦克接近。这实际上算不上是真正的坦克,只是在战争爆发初期投入到了朝鲜战场与南洋战场上使用,随后就被淘汰掉,部分改装成了自行火炮,另外一些则留在后方用来培训。

另外一种是19式坦克,该坦克战斗重量11吨,乘员4人,装备一门60倍径的25毫米火炮,三挺机关枪,装甲厚度15-30毫米,最大速度每小时40公里。性能基本上与德国陆军的2号坦克接近。这也是帝国陆军的第一种主力坦克,在战争初期大规模使用,特别是在朝鲜战场以及南洋战场上,该坦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战争爆发时唐帝国装备的战斗力最强的坦克之一。可随着战争的发展,特别是在与俄罗斯开战之后,该坦克的性能就显得相当落后了,因此从23年开始,该坦克陆续被撤出了一线作战部队,其中大部分被改装成了自行火炮,另外一部分则援助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