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2/4页)

成都需要多少时间?”

“这……”

那刘光义听闻要由归州而发西征蜀国,自然是将这一条征路线研究了个透,至于北面大军南下的那条路线,却未深察,一时之间自是无法答上。

这时,那慕容延钊却站出来,不紧不慢的说道:“成都以北皆乃崇山峻岭,更有葭萌关与剑阁天险,与我们西路相比,难度却要更加大一点,据属下推断,最少需要四十天,不过……”

李灵道:“不过什么?”

慕容延钊略一犹豫,却道:“不过赵将军武略过人,能征善战,由他率领北路军,只怕不消三十日之内便可攻到成都。”

当着自家主帅的面夸赞人家的主帅,这慕容延钊也真够不给他面子,不过李灵却知,身为一军之帅,此时此刻,更当要有博大的胸怀,容人的肚量,否则只会让部下们瞧不起。

于是淡然一笑,道:“慕容将军言之有理,赵将军确实是我军当中数一数二的将材,由他统率北路军,自当无往不胜,直趋成都。既然如此,我军就更得加倍努力,力争早已进抵成都,以免误了与北路军会攻之机。”

诸将军之中,也有不少原来隶属于赵匡胤麾下,自与李灵南征以来,觉得他们这位大帅虽然年纪尚轻,且非武人出身,但治军之明,用兵之神却是非同一般,更兼性情洒脱,平易近人,诸将对他却是多有钦佩。

此时听慕容延钊在众人面前公然赞扬赵匡胤的才略,且语气之中,似乎将李灵与之对比,认为李灵差了赵匡胤不少,岂知李灵听罢,非但没有恼怒,反而也跟着赞扬赵匡胤,此等言行,诸将看在眼里,心下俱是赞他胸怀宽广,有大将风范。

若论用兵之道以及政治手段,李灵心里确实也承认自己不如他赵匡胤,但不知为什么,他就是对这位历史上为文人津津乐道的宋祖感到不爽。

别家开国皇帝面对为外族,无论国势如何,或是敌人多么强大,想着的都是以武力夺回祖先故土。

可这位宋祖却是别出心裁,不敢和北边的辽人正面交锋,搞什么先南后北之策,想搜刮江南的财富,建什么“封桩库”,妄图用钱财来向辽人赎买燕云十六州。

嘿嘿,秦皇在世,唐宗复生,只怕要笑掉大牙。

倒是他那个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军事才能固不如赵匡胤,但到底有敢和辽人争锋的胆略,虽然说这家伙后来被辽人打得大败,差点连命也没了。

“换作是我,只有用血与火来夺回故土,绝不会胆怯到以钱财换之!”

单就这一点而论,李灵自信强过他赵匡胤百倍。

什么会攻成都!此次番西征,老子一定要在赵匡胤之前攻下成都,平蜀首功,绝不能让你夺去了!

暗自下定决心,遂道:“刘将军,你精通水战,我军溯流而上,该当如何排布船阵。”

刘光义不假思索的答道:“当以机动性较强的游击小艇或是走舸为哨戒,负责侦察以及清探水路。又以主战车船斗舰为前驱,而马步陆卒则全部乘坐楼船,以为中阵,必要可登岸,由陆上对敌之水寨发动进攻。最后则是各色型号不一的货船,负责运送粮草锱重。”

“好!”李灵一拍桌子,道:“就依你之言,由你为水师主将,韩通为副将,掌前军,我与其余诸将坐阵中间楼船,于于这后阵货船嘛……”李灵看了一眼长公主,道:“就麻烦殿下来负责押运保护。”

其余诸将皆是齐声应诺,唯有那长公主却是一脸冰霜,陡然间站起身来,高声说道:“我要率所部娘子军加入前驱水师,管粮食这些小事,请你另派他人。”

此言一出,大帐之内立时鸦雀无声,诸将皆是闭声不言,眼巴巴的望着长公主和李灵,心中皆是暗笑:“这下有好看的,殿下和他未来的驸马拧上了,一个公主,一个是三军大帅,看你们俩谁压得过谁!”

李灵此种安排,本来是担心长公主的安危,不忍让她上阵犯险,所以才让她去后阵保护粮草货船。岂知长公主生性刚强,此番向周主求得随军西征,有一半的原因倒是想上阵杀敌,建立功勋。

不料,她这位未来的驸马却把她安排去干些打杂的闲活,心中自是有气,当下也忘了李灵是一军之帅,直言不讳的便冲口违逆李灵的帅令。

若是换作其他将领,敢如此冲撞,李灵必定下令拖出去打他几十军棍,可眼下这位却偏偏是他未来的老婆!

教训不听话的老婆其实也没什么,关键是这个老婆她可是皇帝的妹妹,谁敢动她一根毫毛,那就是死罪,包括她的丈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