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2/4页)

国要是能和中国打起来多好,那时候大日本帝国崛起指日可待。可惜啊!可惜啊!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影响了他们的准备工作,只是由于距离问题,从意大利南部机场和马耳他空军基地起飞的战机,比起航母编队更有优势,陆基战斗机的航程、载弹量等指数均要高于航母搭载的舰载机。而欧盟联合空军的组成结构很有意思,德国和法国两大轴心占到了欧盟动员总兵力的50%,西班牙、意大利两个欧洲二等强国加起来占到出兵总数的25%,其余的出兵比例由欧盟二十多个大小成员国一起分担。

作为传统欧洲国家的英国用一种盎格鲁。萨克逊人特有的桀骜拒绝了欧盟联合出兵的倡议,自己派出由两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航母编队南下大西洋,准备与美国第二舰队、第六舰队密切协作。

历史上,美国曾经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和附庸,如今这个情况似乎颠倒过来了,英国人一味讨好美国,真叫世人丝毫看不出一向都自恃甚高的英国绅士何以如此乐于为美国人摇旗呐喊,而且好像乐在其中,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曾几何时,英国人距离世界之王真正的宝座仅有咫尺之遥,可惜历史没有给英国人这个机会,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持续了两个世纪,灿烂终归于平淡。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剥去了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米字旗上的最后一抹帝国余晖,似乎英国只是用自己见证了一个真理,光靠强大的武力和进取精神,仍然是无法真正得到那个高高在上的世界之王宝座,想坐上去仍然需要更多未知的东西。

美国和欧洲经过了几轮秘密磋商,决定分别从三个战略方向发动打击。首先是大西洋方向,这里靠近欧美海上运输线的核心区域,虽然没有证据说明“非发”拥有争夺大西洋制海权的海军实力,但是笃信马汉海权论的美国人坚持要确保自己后院海洋运输的绝对安全。因此大西洋方向共计投入美国和英国六个航母编队,加上欧洲其他国家支援的辅助舰艇,各类作战舰只的总数超过两百艘。

一旦开战,大西洋上的这些造价昂贵的航母编队将从大西洋海域向东发动攻击,摧毁非洲大陆方向上“非发”的军事基地、主要工业制造中心和城市基础设施。大西洋方向也是计划中的主攻方向,其次才是起牵制作用的印度洋方向和北非方向。

印度洋海区由于“非发”的严厉航线封锁政策,欧洲国家游弋在地中海海区的军舰无法顺利通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印度洋地区,在狭窄的红海海区,大型舰只编队遭遇突如其来的空中打击和导弹艇突袭的危险系数的确太大,欧盟只得放弃了与美国海军会师,建立印度洋联合舰队的打算。仅仅单方面由美国从常驻海湾地区的第五舰队和远东的第七舰队抽调部分作战舰只,牵制“非发”的防空力量。

本来美国人有意要求印度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出兵,但是这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均以各种理由推脱掉,叫美国这个老大心里有点郁闷。

最后一个战略选择的北非方向,虽然有利于发挥欧洲联合空军的地缘位置优势,兼有打击“非发”占领区的纵深地带,弥补使用航母编队造成攻击半径不足缺陷的好处。然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一直不敢轻视南方新近崛起的强大邻居,他们顾虑到万一美国和欧洲联手都搞不定“非发”,欧美他们自然大可以收手回家浑作无事状。反正“非发”与欧美远隔重洋,纵然心里有所不甘也得生生咽下这口气,而北非国家跟“非发”之间没有什么天堑可以依靠,人家大队铁甲洪流奔涌北上,那时候北非国家谁还能指望别人出面来救自己吗?

有了前面这些顾虑,北非国家对欧盟联合空军阶道南下的要求推三推四,就是不肯干脆地答应下来。顿时局面陷入僵持阶段,所以欧洲联合空军迟迟都无法做好从什么路径南下的准备。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沉寂许久的日本人突然出现了。

要说这银弹攻势的确犀利无比,日本人大把大把的钞票一连击倒了不少北非国家的重量级人物,最后他们鼓动本国政府答应为欧洲联合空军借道,为来自欧洲方面的空中打击敞开了进入非洲的大门。

X大的后山很有潜力,这里不但聚集了中外高手能人异士,尚有超时代科技的战斗机械人和通往魔界的异次元空间通道入口,任何人有机会来一趟都不虚此生。估计这个人此生也就基本到头了,的确算是不虚!

齐云感应到杜言修的气息没有减弱的迹象,悬在心中的大石落地。抄了一条通往后山的僻静小路,直奔杜言修所在的地方。

原先大学的校方有意将面积广袤的后山开发成花园,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