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998年的春天(二) (第1/2页)

《我要读书》最快更新 [aishu55.cc]

第二章1998年的春天

自从1978年“独-生-子-女”政策之后,“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口号也喊了很多年了。但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乡村依然根深蒂固。农村里的夫妻如果第一胎生的是女孩的话,往往会选择偷偷摸摸的再生,直到生下男孩为止。

这是种大情况,村子里的人即使发现了也往往会帮着隐瞒,毕竟在乡下人眼里这都是情有可原的。

船里的众人听见这些话都眉头紧皱,不知该说什么好,在一片沉默之中船只总算到达了河子浜的码头。

河子浜的码头虽说是新建的,但停着的木船确实不少,但没几个人,显然村子就这么大,也没人觉得会有人偷船。

料峭的寒风中,武-市-长老远就看见码头上站着一排高高矮矮的人,为首的是两个成年人,最前面的是一个一身黑色大衣的推着自行车的中年人,身边是一个衣着灰褐色,带着眼镜教书人打扮的男子,身旁的则是孩子们,。

“大冷天的,怎么好让孩子们在风里等着。”武-市-长的目光停留在那些孩子红彤彤的脸上,这时似乎有些生气和责怪。

那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吓的一个哆嗦,然后怯怯的说:“知道市里领导要来。我是说。。。我们学校太需要支持了,所以我才让大家都来。”

这眼睛男子看上去不是个圆滑的,说话也有些直接。但武-市-长听后面色却好了一些:“这位同志是学校的老师吧?怎么称呼?”

“解开放。您叫我小解就行了。”解开放依旧很拘束。

解开放一旁的中年男子看见领-导问话,也忙上来解释:“武-市-长,我是河子浜上一级的县的县-长,叫王恩民。解老师是东方红小学唯一的老师,在河子浜好多年了,好些分配过来的老师都走了,只有他还留着。”

武-市-长听着王县-长的话,又看了看他身后站在寒风中脸被寒风吹得通红的孩子:“王-同-志,您好。这天这么冷,何必呢,快叫孩子们回去吧。咱们边走边聊,现在学校情况怎么样?”

王-县-长看着武-市-长一心只想去东方红小学,当下隐晦的说了一句:“-市-长,学校情况不是很好,您要有心理准备啊。”

武-市-长早在看到徒巧妍的小说后就多少能猜到那学校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说了句:“知道了。”就叫人去引路。

河子浜是兰陵城有名的贫困县,自然是没有汽车这种东西的,王-县-长借来了几辆自行车才带着大家往河子浜里走。这一路上的路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有的地方是石头铺的,有的地方就纯粹是烂泥地,地面上还有些许积雪,自行车踏上去要使很大的力,有时候陷到泥里还要人下车推。一行人骑骑推推,大约在田岗上走了一个多小时,才遥遥看见在田的尽头,一个小山坡的脚下有一个破洞的泥房子,房子被一排篱笆围着,前还有竖着一颗两米多高的歪脖子树,树上挂着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看上去落魄的很。

“那就是东方红小学了。”

解开放和王-县-长都有些不好意思。

许文龙和李秀芳是早就惊呆了,他们虽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这房子真的就和黑白片里,解放前的破房子似的。

“咔嚓!”李文芳马上提起相机就把眼前的景象拍了下来。只觉得那歪脖子树下的红旗是那么的刺眼。

显然,武-市-长也注意到了:“条件是有些简陋,但红旗看上去很干净嘛!”

“孩子们会举行升旗仪式。下雨下雪天红旗都会收起来。村子里的孩子勤劳,洗旗子也痛快。”解老师虽然没说,但也可以想象那所谓的升旗仪式就是用人爬到树上把旗子挂上去。。这么一想还真是挺危险的。。

武-市-长点了点头:“下次还是别爬树了,旗子矮一点也没什么,安全最重要。走,我们进屋子看看。”

武-市-长带头走到屋子里,才推开门就听见木门发出一阵“吱吱”的声响,莫名的就想起那篇作文里写到“风一吹,整个房子就会神奇的声音”,心下一片感慨。他又见整个屋子里全是黄泥地,里面整齐的摆放着几十张桌子,挤挤攘攘的,脑海里幻想出往日里孩子们在这上课的情景,忽的内心一片触动:“春蚕到死丝方尽,解老师,真的祖国的园丁啊。”

解开放原就脸皮薄,听见武-市-长这么一说,脸马上就是一红。吱吱呜呜:“应该的,应该的。”谦虚了一会,他又似忽然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