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部分 (第1/4页)

美军的碉堡里面。

战场上空的硝烟在八点过后才缓缓散去。首先上岸的两个团的陆战队官兵已经冲进了美军的第一道防线,正在与那些顽固抵抗的美军争夺每一条战壕,并且逐步拔除美军的据点。而大部分陆战队官兵都是以班或者排的编制进行战斗。

在一个陆战队班里面,一般有十一人(比陆军班多了一人),其中两人操作机枪,三人装备冲锋枪,五人装备半自动步枪,另外还额外编了一个火焰兵,专门负责用火焰喷射器对付敌人的碉堡。一个班就是一个完整的战斗队伍,而班长肯定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而几个班在一起就是一支强悍的战斗队伍了。

登陆艇已经撤了回来,准备去运送第二批部队上岸。此时,那些两栖装甲车,以及运载着装甲车辆的大型登陆艇已经靠近了海滩。几艘坦克登陆舰也冲了过来,准备将运载的坦克送上海滩。运载着陆战队官兵的登陆舰则来到了距离海滩大概八海里的海面上,第二批陆战队官兵已经在登陆舰上做好了准备。而在这批官兵中有三个工程兵营,他们将在海滩上搭建起一个简易码头,好让那些运载着火炮,弹药,以及其他作战物资的船只靠上来,把装备物资送上海滩。

数万名官兵组成的军团就如同一台巨大的机器一样,在有条不紊的运转着。帝国海军陆战队是帝国最精锐的地面战斗部队,其招收标准比陆军严格很多,想进陆战队的年轻人不仅要身体素质过硬,能够在海里游上几海里,而且还得有聪明的头脑,敏捷的反应,以及坚韧的性格。

对陆战队官兵来说,他们肩膀上的那面海豹肩章实际上就是他们战斗力的体现,他们就是大海里的豹子,随时可以冲上陆地,给予敌人致命的打击!

舰队再次向海滩靠近,炮击任务已经分派了下去,每艘战舰都负责支援一支陆战队,并且由这支陆战队里的火炮引导人员提供炮击参数。

谈仁皓已经不再负责具体的指挥工作了,现在战斗已经全面展开,陆战队已经上了岸,舰队成为了战场上的配角,一个极为重要的配角。

海滩上的争夺一直持续到了中午,直到陆战队的坦克,装甲车冲了上去,而陆战队的两个炮兵营也已经在海滩上架起了火炮之后,美军才放弃了在前两道方向上的防御。战斗并没有因此而停止,陆战队首先巩固了纵深大概500米的海滩阵地,接着就在坦克与装甲车的掩护下继续向内陆挺进,拓展登陆场的宽度,扩大防御纵深。

海航的轰炸机在两点左右到达,而战略打击部队的轰炸机也在不久之后飞了回来。第三批舰载轰炸机也在下午赶了过来,继续为陆战队提供支援。第一特混舰队的战舰在下午四点左右撤到了外海,准备进行弹药补给。地面上的战斗还在持续进行着。

第十卷 锁链群岛 第六十九节 疯狂的反击

美军的反击在下午四点半的时候开始了,而且是从两个方向上同时开始反击的。

不管是麦克阿瑟,还是莫尔兹比港的美军指挥官都清楚一点,那就是登陆作战最为脆弱的就是前十二个小时。陆战队选择在上午上岸的主要原因就是要利用白天的时间巩固登陆场,并且拓展防线,扩大防御纵深。在夜间,登陆部队所能获得的火力支援是极为有限的,如果不能在白天巩固登陆场的话,那么到了夜间,在敌人的反击下,上岸的陆战队就很容易被击溃。而为了夜间的大规模反击,防御部队一般都会设法在白天的时候尽量阻缓敌人的推进速度,并且让敌人无法修建防线,巩固防御阵地。因此,在登陆开始后的前十二个小时里,对双方来说都极为关键。

首先发难的是美军部署在防线后方的炮兵,美国陆军的炮兵。美国陆军火炮的主要口径有三种,一是75毫米,二是105毫米,三是155毫米,而203毫米的重炮使用并不广,而且主要装备军直属的炮兵部队使用,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美陆军使用得最多的是105毫米的火炮,然后是155毫米的重炮,75毫米的轻型火炮主要用于近距离支援。

部署在数个隐蔽炮兵阵地上的两百多门105毫米与155毫米火炮几乎同时发难,正在向岛屿腹地推进的陆战队遭到了当头棒喝,好几辆坦克来不及撤退就被击毁了,另外还有上百名官兵阵亡,数百名来不及隐蔽的官兵被炸伤。此时,舰队已经离开了战场,正在前往补给海域,显然,美国佬正是在舰队撤走之后才开始反击的,在舰队面全。美国陆军的那些火炮都不堪一击。

陆战队迅速的撤了回来,而部署在海滩阵地上的陆战队炮兵也立即做了还击。被召唤而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