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部分 (第1/4页)

艾森豪威尔出身在西元19世纪90年,也就是唐历1272年,毕业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是后来的西点军校。与那个时代出身的美国绝大部分军官不一样,艾森豪威尔选择成为职业军人地动力不是个人爱好,也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其贫寒的家境。他的六个兄弟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甚至连中学都没有念完,而艾森豪威尔也是在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之后才免费进入了西点军校。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军人生涯。更戏剧的是,在进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之前,艾森豪威尔曾经考取了美国海军学院,也就是尼米兹毕业的学院,结果却因为超龄而未被录取,如果当年艾森豪威尔进入了美国海军学院的话,也许他就将成为第二个尼米兹,太平洋战争也许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而整个第二次全球战争也有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结束!

艾森豪威尔进入了西点军校后,他的运气并没有好转,因为在他这一届的168名毕业学员中,足足诞生了坠名将军,被成为“将星云集之班”,而在这168名毕业学员中,艾森豪威尔只是很普通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最普通的一个。在艾森豪威尔毕业的时候,第一次全球战争已经爆发,当时美国没有直接参战,却并不限制军人以个人身份去欧洲国家的军队服役,当时他的很多同学都去了欧洲,而他自己却留在了美国,为美国参战做准备,负责训练工作。万岁的时候,艾森豪威尔晋升为陆军少校,并且利用在甥安东尼奥组织训练工作的便利机会,创办了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随后,因为巴拿马运河区驻军司令康纳少将的赏识,艾森豪威尔到巴拿马去服役了三年。在这三年中,康纳给了艾森豪威尔特别地照顾,获得了多次进修学习的机会,其军军事知识与才能大有长进。后来,康纳将其送入了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接受再训练,到唐历1308年,也就是艾森豪威尔36岁的时候,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且被派遣到陆军军事学院再学习两年。

因为其贫微的出身,以及两次大战期间的经济危机,美军大规模裁军等等因素的影响,艾森豪威尔并没有获得迅速晋升的机会。从26岁到46岁,整整20年中,艾森豪威尔先后从多所学院毕业,参加多次格外培训并且都取得了极为优秀的成绩,还先后在多个机构供职,担任过多个职务,甚至还获得了去欧洲实地考察的机会,甚至还曾经跟随麦克阿瑟干了整整6年,可结果,整整20年,艾森豪威尔只获得了一次晋升机会,那就是在他46岁的时候。由少校晋升为中校。这也算是一次非常意外的晋升,在30岁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实际上就已经过了由少校晋升为中校的最大年限,甚至还被确定“少校”

为其永久军衔。

大战爆发后,美军开始储备,并且提拔军事人才,艾森豪威尔的运气才开始好转。唐历1321年9月,也就是唐帝国与日本开战后不到一个月。艾森豪威尔就谢绝了麦克阿瑟的挽留,离开了澳洲,只身返回美国,并且先后担任了多个职务,包括第3师参谋长,第9军参谋长,第3集团军参谋长等显赫职务。唐历1323年6月,也就是在美国参战前几个月,艾森豪威尔在他当年成为少尉的地方晋升为准将。也正是他在第3集团军参谋长任期内,曾经组织过多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受到了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的重视。

美国参战后。马歇尔将艾森豪威尔招回了国内,主要是因为艾森豪威尔曾在麦克阿瑟手下干了6年,对澳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问题非常了解。可最重要的还是其丰富的参谋工作经验。随后,艾森豪威尔在美国陆军总参谋部先后担任了多个要职,比如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作战厅(由战争计划处升级而来)厅长,并且在此时成为了陆军少将。也正是从这里开始,艾森豪威尔进入了“统帅部”开始了与马歇尔将军的长期合作。

这时候的艾森豪威尔实际上并没有涉及到美国与盟国地战略高层问题,可是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的国家利益来指导美国的全球战略行动。比如,当时美国朝野上下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太平洋上。认为打败唐帝国海军才是获得胜利的关键,可艾森豪威尔却认为应该将重点先放到欧洲,协助英法等盟国先击败更为弱小的德国,然后围剿唐帝国。当时,艾森豪威尔的意见没有受到重视,可他没有就此放弃,利用其职务的便利,艾森豪威尔甚至提出一套完善的作战计划,比如将英国设为前线基地。将兵力大量集中到英国,并且利用英国来调遣美军。另外,还提出应该避免在欧洲战场上分散兵力,集中力量投入到西线战斗中去,集中优势航空兵夺取制空权,摧毁德国的战争基础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