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部分 (第2/4页)

的胳膊先上了马车。

孙珏在旁见了,这神色方算是好些。他刚要吩咐车夫驾车,就听到马蹄声响。

侍郎府的马车到了,在众人的诧异声中,穿着一身素白的如慧下了马车……

且不说曹硕的出殡如何风光,灵前摔盆的天佑如何乖巧可爱,捧着牌位的恒生像模像样的按照母亲交代的完成了差事……也不说那年轻的未亡人弱不胜衣,送殡途中哭晕了数次……

数千里之外的曹颙等人,在离开喀尔喀郡王的驻地后,又往北行了三日,终于到达此行的目的地……土谢图汗国中旗的乌尔格……

乌尔格,蒙语“宫殿”之意,至今不满百年,是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的驻地。

虽名为宫殿,但是这里并没有城郭与殿堂,不过是活佛的帐篷游移在这附近一带,在这附近弘扬佛法、接受信徒朝拜罢了。

望着入眼的蒙古包与袅袅炊烟时,曹颙的脸上也是添了笑意。

那些侍卫们亦是忍不住高声欢呼,心里都是说不出的畅快。那随行的五十蒙古八旗兵,则是噤声,将手掌放在胸前,神色变得庄重肃穆起来。

在蒙古人的心中,活佛就真是活着的佛啊,最是崇高无比……

虽然眼前看着还不若前面逗留过的那个镇子繁华,但是四千多里,用了一个多月的功夫,终是到了……

第563章 “抓周”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大喇嘛的驻地是个白色的大毡帐,坐落在大大小小的蒙古包中。

在通报大喇嘛的侍从后,曹颙被人请进了毡包里。纳兰富森捧了圣旨,与赫山两个随同曹颙前往,其他人则是被管事的领到边上的蒙古包安置。

沿途路过蒙古包时,不时听到有人窃窃私语“博格达汗的使者到了”、“天使到了”。

曹颙闻言,不禁有些冒冷汗。

“博格达汗”是蒙古人对帝王的尊称,这还说得通。怎么好好的,又说起“天使”来,就算是“天子使臣”,这一简称后味道却是大不相同。

曹颙对于做“天使”可没有兴趣,他想起前年第一次见到这个大喇嘛时险些被催眠之事,不由的有些警醒。

当时,要是没有康熙的喝止,谁知道这个大喇嘛会做到哪一步?

如此探究,是瞧着他不对,还是故意在帝王面前卖弄玄虚?

这佛说玄术,是最不可琢磨之事。

就是曹颙,心里虽不迷信这些,但是也对这未知事务,怀着畏惧之心。

别的不说,前年夏天那次,大喇嘛却是用经文,就将自己催眠的。

进了毡帐,曹颙才发现这里面比外头瞅着更加宽敞,直径有十多米长。

帐子里,都是装点着红色与黄色的绸带,在面向门口的正位上,坐着的,正是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大喇嘛。

他的周遭,侍立着不少僧侣侍从,却是年龄各异,从垂暮老翁到几岁的孩子都有。

大喇嘛穿着八成新的红色僧衣,面容看着颇为严肃,没有丁点笑意。

作为把持外蒙古政教的第一人,他实际上比喀尔喀右翼诸王贝勒台吉都更有实权。

加上他的出身,是第一代土谢图汗的儿子,也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如今这一方土地,受到康熙册封的王公贝勒与台吉们,多是他的侄子、侄孙。

曹颙在看向大喇嘛的那刻,正好与大喇嘛的目光对上。

大喇嘛已经年过八十,眼睛却仍是炯炯有神。

看到曹颙的那刻,大喇嘛的脸上露出些许笑意,好像是一种看透人情世事了然。

曹颙有些不自在,好像是被窥探了了不得的秘密。

不知为何,这一瞬间,他想着,这大喇嘛会不会看透他两世为人的身份。

佛家讲究“轮回”,都是从过去到当下,当下到未来,顺流而下的形式,自己这个算什么?倒是有些逆向了。

曹颙微微俯身,用蒙古语同大喇嘛问好。

大喇嘛颔首致意,扫了眼纳兰富森与赫山手中的圣旨,从座位上起身。

纵然是佛家中人,既生在凡尘俗世,也要守当受的规矩。

曹颙从纳兰富森手中接过圣旨,双手送到大喇嘛手中。

大喇嘛俯身接了,转身向京城的方向,行了个佛礼。

不是曹颙偷懒不宣读圣旨,他的满语、蒙语尚且勉强,满文也认识,蒙文却是不熟。听说大喇嘛又是不怎么明白满文,曹颙也就便宜行事了。

左右大喇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