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部分 (第1/4页)
言归正传,看《霍元甲》的过程中,我听到放映厅里起码响起了四五次的掌声,一开始这掌声都是我身后一位仁兄发出的,他的本意我明白,想把他的掌声造成传染病,引起整群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可惜他失败了,尽管有几个片刻我真的很想鼓掌应和他,可我的手正捧着一桶爆米花,用嘴模拟出鼓掌的声音又实在很有难度,只好放弃,于是我听到身后一次又一次响起势单力薄的掌声,稀稀拉拉的,转瞬既逝,时而热情洋溢,时而又索然无味。直到那场经典的‘圆桌比武’出现,这一次不等那位仁兄引领,整个剧场早已掌声如雷,劈里啪啦,把我手里面的爆米花都给震碎了。 《霍元甲》就是这样一部令人激动的电影,使人情不自禁就想鼓掌,鼓两下又冷静下来,又不是高层讲话,就个电影,都是假的,至于么?我想说的是,尽管我始终没有鼓起我炙热的巴掌,但是丝毫不影响别人卖力地鼓掌,这年头一部想叫人鼓掌,或者说鼓两下又觉得傻的电影已经很难得了,更何况如此不遗余力地去鼓掌?!作为二等公民的香港人,骨子里还是有些爱国情节的,试问,若不是秃子谁愿意当和尚?在被英国殖民的这段岁月里,我们太需要这种敲骨吸髓,刮骨疗伤的爱国主义教育啦。当银屏上那雨点般的拳头,对着鬼佬,对着日本人,对着殖民者如瓢泼大雨落到了人心里,虎虎生风,拳拳到肉,简直是想叫人不鼓掌都不成。
废话说得太多了,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这部戏为什么会如此成功。原因很简单,铺垫,就是铺垫,《霍元甲》之成功完全是因为铺垫,首先出场的是独臂老人,这是作为参照物的坐标一,自然而然地被霍元甲打败了,谁也不能说那段打斗不精彩,可谁也不会鼓掌,因为这只是很平常的打戏,简直属于一个功夫片的必备段子,人们从这段打斗获知的信息很少,可以说只有一个,就是霍元甲深藏不露,比他老爸霍恩弟还要厉害,至于厉害多少,谁也没谱。这时候第二个坐标出现了,霍元甲的死对头龙海生,不过这一次龙海生玩的明显是人海战术,至于霍元甲单打独斗功力如何,还是很不明朗;紧接着第三个坐标,洪拳洪震北,第四个坐标俄国大力士……像典型的武侠小说一样,
霍元甲功力步步高升,电影引人入胜!
其实遍数片中最热血的几个场景,之所以看得人心潮澎湃,完全是因为之前的准备功夫做得很足,像是一壶炉上的水,烧了很久,而霍元甲的出手时机恰好在水沸腾的一刹那,他打赢的恰恰是之前看起来不可战胜的那些人,那么点燃观众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其实要想树立一个英雄,那么在之前反复强化甚至妖魔化他的对手才是重中之重。
中国武侠的本质,不在于什么侠义精神,更不在于什么不杀或和平,而恰恰是那些报仇雪恨突获奇遇的俗段子,主人公开始被欺负得毫无还手之力,鼻涕眼泪满天飞,终于有天老天开眼,掉进深谷,获得一本武功秘籍,或者得到某位神秘高人的指点,从而各位大增一日千里,终于血刃对手扬名天下,人人知道这情节俗,一提到武侠就对这样的情节避之不及,熬尽脑汁想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情节,什么仁者无敌,什么以爱止战,其实观众想看的不过是打得痛快,只要这打斗要带着国恨家仇,别打得莫名其妙,只要主角打败的是位强敌而不是喇渣,那么观众就满足了,就鼓掌了,就觉得这票值了,说到底,中国武侠的情节就是一个先抑后扬的情节,中国武侠的过程就是一个蓄势的过程,中国武侠的精神就是一个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精神。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这部戏的动作设计,一个字——新,两个字——够劲!三个字——看着爽!为此我丢掉爆米花,在散场的时候悄悄鼓了两下掌,对于玄霆娱乐的贡献,以资表扬——!
看完这篇评论,荣少亨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赵雅芝放下咖啡杯,不禁好奇道:“有什么好笑的?”
“这个蔡澜真是玩世不恭,和我们的黄大才子有的一比!”
“哦,是吗?”赵雅芝将那篇评论拿了过去,看了看,也然不住笑道:“挺有意思的,见解也很独特,现在香港四大才子中的两人都对你的戏作了评价,也不知道黄霑和金庸会不会挥笔?”
“金庸是不可能的,最近几年他都惜墨如金,忙着打理报刊的生意,还有香港与大陆文化的交流,没有时间撰文,倒是黄霑这个老顽童可能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番!”说着荣少亨就将其它的报纸翻开查看,果不其然,在《玄霆星报》上面,不文才子黄霑还真就发了一篇类似感言的影评文章。
………………首先鄙人澄清一下,在下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