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人与其他物种一样拥有生存权、发展权,但是人类没有借生存权和发展权之名暴殄天物、肆意剥夺其他物种生存空间乃至生命的权利。当今人类肆意妄为的生活是建立在无数其他生物的生存悲剧的基础之上,经济自由主义下的物种灭绝,是人类犯下的罪恶。世界上其他物种无一不处在提倡*并因为*而强盛的人类的残酷征服之下。*之下对生存权的滥用是人类*最大的丑恶,它根本丧失了*的道义色彩,违背了作为*精髓的博爱精神。

2.

并且,狭隘*下的经济自由主义以对自然的*削弱了人类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自由主义使作为*的唯一共同专制对象的自然成为唯一一块不受保护的公共草坪。*固然是人本主义的,但是这样的人本主义正在伤害人类自身。人类共同的利益在个体利益的狭隘争夺中被损失了,而这无疑是与*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虽然*为人类自我约束更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自由经济创造了无数人类奇迹,但是所有奇迹都以自然环境为载体,依赖自然更丰富的产出而实现。不受约束的*机制下的自由竞争使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制度深入实行的地方,对自然的*也更彻底。

全面专政下无经济自由,人类对自然的索取也较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均如此;即使在*专政下出现过诸如苏联赫鲁晓夫时期的玉米种植计划等恶劣事件,其影响明显、强烈然而短暂;并且专制政权下*者的个人意志如果没有群体意志支撑也往往行之不远,从而专制政权造成的生态破坏固然曾经极为恶劣,对自然资源也还不至于成为固化于制度中的灾难。而*制度下享有充分经济自由的所有人而非少数几个*者都拥了对自然的权利,因而如何更多更彻底地利用自然,使其产出更多、赚取更多的利润(而非适可而止)就成了全民共识而非*者的个人意志。这种情势下的环保只会掩饰问题,只是以令人舒服的方式去更肆无忌惮的掠夺自然,有如依赖止痛片治病,在不改变发展方式的前提下进行的环保努力最终都是徒劳的。

*是商业发达之源,商业化与科学下的工业化相得益彰,几乎将人类的聪明才智在利用自然上发挥到了极致。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走上了一条飞速发展的道路,自然能提供给人类的所有生存资源(如物种、矿产、土地、森林、水、洁净的空气、常态范围的气候等……)也步入竭尽的穷途。

*与科学下平行而生的工业化与商业化的结合,构成了现代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人类现象,可以称之为现代文明的主旋律。然而在这样的发展轨道上,人与其赖以存在的自然不可能取得平衡。*在强化人利用自然的能力的同时,削弱了作为人类发展至高基础的自然提供发展资源的能力,在这一局限下,*对人只能是一个提供自由发展的制度,而非一个可以保证持续发展的制度。从而从历史的角度看,*在将来会因这个局限而削弱人类得以存在的基础。

3.

*制度的设计者有必要将非人的但与人的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界的一切考虑在*制度之内。根本的办法是将自然纳入到*制度之中,赋予自然物以与人类相似的权利,以对人类权利的相对削弱换取人类生存其中的总体环境的安宁与持续。

物种灭绝、环境恶化、全球变暖是人类未赋予自然物以权利从而与自然相冲突的典型事例。但是这里的根本办法,其实施却前景暗淡。它们的实施不仅需要国家之间放弃狭隘的利益争夺,更需要诞生*精神的人类自身再一次诞生抑制其贪欲的伟大思想和实践。而达到这两个要求都是极其困难的。这不能不说是*受到的可悲的异化。

七.*使人削弱

1.

*主义首次将人之间客观存在的“生态位”现象视为差距,并将其置于一个企图抹平该位的制度形式中。人有差别,种族、性别以至年龄、健康状况都是区别各个群体的依据。这样的差别最终必然导致面临相同环境时适应能力上的差距。

*强调人人生而平等,强调后天形成的社会地位高低差距的先天意义,并企图通过制度设计和理念提倡来弥补这一差距。*制度企图弥合“生态位”现象中的差别,社会为此付出代价。例如为了体现制度优越性而在各个重要组织中留有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名额,甚至军队里也保留着一些女兵,这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为了体现男女平等和人有我有的装饰意义。掺杂了这些目的的组织形式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其效能。在古代没有女性参军的制度先例,然而到了*时代,某种程度上这却是必须的,哪怕付出军队总体战斗效能下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