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伤家榈氖虑槭强梢岳斫獾模�鞘且蛭�谙嗤�榭鱿滤���崮茄�プ觥�

人生可以看作空间中的一条线,偶尔与其他线相交,然而相交的一点仍然属于各自的轨迹。大学期间来自四面八方、原本互不相识的学生相聚在一起,毕业时又如入学前那般离散开来,似乎生活使每个人的世界能有机会相交于一点,而那实际上不过是从侧面看来,不过是外人看来如此。确切的说许多人生不过是如线一样在四年或其他的长度里被放到了一个盒子中。意识是彼此独立、无力且无法交流的,即便是爱情这种强烈的意识也是如此。大多数交往都是肤浅的,即便蜜月期的伴侣仍然也只是两条线看起来缠在了一起,而没有任何一处能做到融合。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与他人相交,有的最多只是相似与相近。人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便是夫妻、父母和同胞的意识世界都无法做到一点点融合,有的只是较其他人比起来更多的相似和相近,而不是相同。

主观世界决不可能有重复,只能有相似。回忆时体验的和当时的体验有明显的差异,犹如燃烧前后的木炭,前者是一块木炭,后者只剩下烧不掉的灰烬。

每个人的主观世界都只能维持在此时此地。

当了二十年学生,一朝走向讲坛,却发现下面的学生是那么的陌生,虽然昨天自己还是学生,但是现在在他们面前仍然束手无策。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定然和小时的大不一样。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下产生的思想已经迥然不同了。围城现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外边的人能看到里边的好,而无法切身体味其中的难言之处;而里面的人全然无法体验外面人所羡慕的风光,却能感受到其中的局限。

任何人对已经过去的事物的回忆都是非常模糊的,即便清晰也恍如隔世。不仅大学四年对于每个毕业生如此,老人对一生的回忆如此,就是任何一个逝去的瞬间——哪怕只有一秒钟——都不再是真实的了。意识难以再现当时的体验,因为时空对于意识是难以逾越的。人的意识世界不仅无法体验未来,也无法回味过去。

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意识世界存在所谓交流吗?不,意识世界不存在交流,而是相互隔绝的。

意识世界之间无法通过交流丰富起来,意识之间也不具有交流的能力(而仅仅是相近的)。所谓的沟通只是在极少数事情的表面发生,或者干脆就是假相。

两代人之间往往难以交流,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方法,代沟依然普遍存在。事实上,代沟是不可能弥合的。而与此同时,同一代人之所以具有相似的观点,并不是同一代人之间交流的成功,而是成长和生活环境的相似。

意识世界在同一代人之间仍然是陌生和相互隔绝的。所谓的交流如熟悉、理解、感同身受、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之类只是因为在相同的情况下产生了相似的意识,作为一个结果这仍然需要经由意识(在这种情况下的意识行为确切的说是交流)表现,从而看起来似乎是意识(交流)产生了这样的结果。

八.对个体性局限意识的诸多表现的小结

人定义的世界,一定是人感知中的世界,这个世界和任何其他物种感知的世界迥然不同。 每一种生物都有独特的构造、本能和生存方式,都对共同生活其中的环境有独特的、因而不是全面的体验与反应。同样一个环境中的不同物种都能找到不同的生存方式,获得不同的生存空间。这是因为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世界,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且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虽然生活在同一宅子内,老鼠与人对宅子的感受与理解截然不同,壁虎、飞蛾、狗对同一个宅子的反应也相互各异。同样一片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人眼中的世界是村庄、农田、道路、乡邻,狗想的却是走过并且撒过尿的地方是否被其他同类的气味覆盖以及那些可能有吃的地方是否还有什么没有被发现的食物,而这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对飞鸟而言却是许多棵可以歇脚的树木和食物。同样范围的土地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资源,每种生物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生存着。自然包容万物,是因为自然以它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足以让一个事物乃至一个物种得到足够的生存资源。也正因为如此,物种之间的世界正如互不相通的生存资源与生存方式一样难以共通。同样一片土地上,人、狗和鸟的世界却是彼此隔绝的。

因而人所理解的世界,只能被人所理解;人所定义的世界,只是人生存其中的世界。而它只是一面。这之外的世界,人无需了解,也不可能了解。人所定义的一切,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