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2/4页)

成,另外也设督巡总兵一员,名叫郭维海。这四位总兵是结盟兄弟。他们各有一子,名叫吴凯、刘奇、马巨、郭虚。四个孩子现在还小,将来长大成人,他们与陈林,柴干、郎千,郎万、黄龙、黄虎、苗刚、石青共列边关十二大总兵,办了许多惊天动地之事。行了,将来的十二大总兵,这里总算凑齐了。故事还得回到现实。

却说吴镇北等人见辽国兴兵,来者不善。便一面积极防御,一面请督巡总兵郭维海向内、外三关的元帅们求救。郭维海不敢怠慢,立刻奔向外三关。说来也巧,他在半路途中恰恰遇上了督巡元帅王仲汉。王元帅带着一千名兵卒,押着几百车粮草、给养,正往各关输送。他是郭维海的顶头上司,闻讯之后,气冲牛斗:“这点小事,你不必去内,外三关报告了,有本帅在此,一口银刀,杀退辽兵!”

郭总兵不敢与王元帅争辩,只得说道:“辽兵来势凶猛,单凭元帅一口刀,怕,怕……”

“怕什么?本帅银刀王无敌,一切后果由我承担!”说罢,他令副将押造粮草给养,送往备关。井再三吩咐,北三关战事,不准告诉各关元帅。然后自己一人跟随郭维海奔赴前线。这件事办得太鲁莽,大错特错了!

独石口总兵吴镇北见王元帅来了,十分高兴。问明底细,又无限担忧。王仲汉历来狂傲,他见众人信不过他,微微冷笑:“吴总兵,拿酒来。”

“回禀元帅,大敌当前,兵临城下,北三关一律严令戒酒……”

“我是元帅!”王仲汉怒目圆睁。

“这……遵令。”吴镇北只得照办。

王仲汉连饮三大斗,跨马提刀,杀向天外.

天昏了,地暗了,杀到最后,银刀王无敌被古石部落酋长、永宁将军野旺沙挑死在军前。

野旺沙初次上阵就挑死个大宋元帅,不由趾高气扬:“什么银刀王无敌,徒有虚名。来呀,随同本将军攻城破寨!”

辽兵势如破竹,宋军一溃千里。书要简捷,仅仅打了十九天,北三关尽落敌手。

吴镇北等四员总兵节节败退,最后退到柴荆关。紫荆关元帅陈伯年闻讯大惊。一面防御,一面写好奏折,派快马送往京都。

太宗皇帝看罢奏折,双眉紧皱。自己刚刚称帝,辽兵就来了,这是轻视自己呀,不由又急又恼。急的是江山不稳,恼的是王仲汉隐瞒军情,酒醉失三关。于是连传圣旨:第一,削去王仲汉令公封诰,男丁充军黑龙江,女眷官卖为奴。第二,钦命兵部尚书、令公杨继业为北、内、外九关兵马大帅,限期三个月,收复失地!这真是新君即位三把火!

这道圣旨很重要,又很急迫。皇上便命身份高贵的东平王高怀德为钦差,星夜赶赴佘塘关。

一段大倒笔,至此结束。

杨令公接到圣旨,叹惜王仲汉,愤恨辽国兵:“王爷千岁,承蒙皇上信任,杨某万死不辞。哪怕是浴血沙场,搬掉头颅,也要为国为民抢回北三关!”

高王大悦: “预祝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次日清晨,杨令公点调人马,发布军令:“出征北三关!”

第014回 三岔口挥刀斩酋长 六叠峰跃马遇王爷

五代的时候,佘塘关有一万铁骑。赵匡胤称帝以后,老元帅佘洪洲便将这批兵马上缴国家了。如今,关中兵马不多,只有三千左右。这些兵马是杨令公亲自训练的,可说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以佘洪洲本意,这些兵马,让女婿全部带走。杨令公却说,自己是九关大帅,可以调动当地兵力,只带一千人为近卫军,其余的留下,把守佘塘关。至于将领,只令三公子佘赛豹为前部先锋官,余者一律不动。

呼延赞叫道:“表哥,我跟你去吧,也能长长见识,开开眼界,多少立点军功。”

“表弟.你现在是国家的王爷了,哪能随便行动?还是跟随东平王一道回京吧。”

“瞎,这个王爷越当越没劲,连自由都没有了!”呼延赞无可奈何。

杨令公点齐一千兵马,由佘赛豹为前部,自己督队,出离佘塘关,奔赴前沿。

途中无书,不必赘述。这天近午来到宁武关。宁武关元帅黄如忠列队相迎:“贤弟,我们已经接到命令了,皇上有眼力,派你来当九关大帅。这可好了,从今以后,我等便能高枕无忧。”

“哥哥过奖。靠我一人,能碾几颗钉?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不负圣恩。”

弟兄高高兴兴,走入城中。第二天,黄如忠调兵一万,随同扬令公又到雁门关。书要简捷,雁门关、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