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3/4页)

台下搭话:“上个把子鬼,没有关系嘛。”

记得是1941年春吧,一个星期天,毛主席请延安几位主要京剧工作者,到他在杨家岭的家里去做客。我和我们鲁艺平剧团的阿甲、罗合如、陈冲、陶德康、李纶、石畅、方华,还有当时还在鲁艺实验(话)剧团工作、但经常协助演出京剧的王一达,和业余京剧活动的主要演员于陆琳,被邀请了去。

那天毛主席特别客气。我们这些人里,好几个人抽烟。毛主席给他们递烟,都是双手拿着烟,一个人一个人地递。我们几个经常上台演出的人,叫什么名字,毛主席都很熟悉。在他会客的窑洞里,他跟我们聊历史,聊艺术,聊京剧知识及戏曲发展前途。我们惊讶地知道,毛主席对那些京剧流派、名角都挺熟悉的。他还请我们听了好多京剧唱片,梅兰芳的,程砚秋的,马连良的,生角的,旦角的,全都有,都是传统戏。在当时的延安,京剧唱片可是稀有的东西,我们大家都动手帮着摇留声机,听得非常高兴。印象中在听《鱼藏剑》时,毛主席说起人的感情问题。《鱼藏剑》是讲伍子胥吹箫遇吴公子光、推荐勇士专诸行刺吴王僚的故事。毛说的大意是,封建时代的人是很注重感情的,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就不这样了,金钱就是一切了。

那天,在新建的中央办公厅楼三楼小会客厅,他请我们一堆人一桌吃饭,吃大米饭。那个房间挺大,周围好多窗户,摆了一圈坐椅。大家吃完了又聊。他把我们这几个人在杨家岭招待了六七个小时。那天江青也在,一直忙前忙后地帮他招待客人。当时还没有崇拜,但已经非常尊重革命领袖了。我们觉得,领导同志这么喜欢京剧,京剧就一定也是重要的革命工作了。那天我们有个同志曾问毛主席,我们唱平剧算是革命工作吗?毛说,怎么不算革命工作呢?你们为人民服务,当然是革命工作了。

在鲁艺平剧团成立前后,延安演出了不下几十出京剧古装戏。其中有传统戏,也有新编历史剧。那些传统戏,我们没有剧本,都是从毛主席那儿借来的。毛主席有一套上海大东书局30年代初出版的《戏考》,是一部剧本汇刊,搞戏曲的人拿着有用。全延安就毛主席这一套,剧院想排哪出戏了,就跟他借,用完就还。通过古装戏特别是传统戏的演出实践,大家更多地熟悉了京剧的艺术规律,培养起了京剧演员、演奏员和舞台工作人员的队伍。这就为日后延安平剧研究院的成立做了必要的准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在延安平剧研究院,演出后江青给我提意见(1)

延安这里,有鲁艺平剧团活跃在京剧舞台上,还有中央党校等单位经常组织演出。同时,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有八路军120师的战斗平剧社,经常深入部队和城乡演出京剧,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京剧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1942年初,战斗平剧社奉命来延安演出,然后就没再回去了。因为中央决定,合并鲁艺平剧团和战斗平剧社,并从其他单位抽调人员,组建延安平剧研究院(即延安平剧院)。

延安平剧院于1942年4月组建。成立那天,在延安最大的饭厅——大砭沟口的机关合作社,鲁艺平剧团和战斗平剧社举行大联欢,全体人员参加。毛泽东、朱德、陈云、彭真、邓洁等不少领导同志都来参加了,联欢后宣布康生兼任院长,邓洁是副院长。这是延安第三个专业京剧组织。我和鲁艺平剧团的全体同志一起,从此离开了鲁艺。延安平剧院设址枣园川里小砭沟对面的张崖村。在延安平剧院,我仍担任演员,也曾担任兼职研究员,还兼任过教员。

延安平剧院选在同年10月10日,当时的国庆节那天,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正式成立大会。改由张经武当院长,柯仲平是副院长。从当天起,公演五天,招待延安各界人士。公演的剧目是《甘露寺》(即《龙凤呈祥》)和讲石秀查奸、扬雄杀妻的《翠屏山》。

毛主席给延安平剧院题词“推陈出新”,这成为以后延安京剧工作的方针。延安平剧院搞戏曲研究的条件比较差,书都很少,就跟毛主席借书。他那儿书多。毛主席那套《戏考》,剧院还跟他借,还是用后归还。他说:“算了,送给你们。”后来就没还了。剧院还跟他借京剧的留声机唱片,后来都还他了。

进入延安平剧院后,我学习和演出的传统戏,除了原来在鲁艺平剧团演过的外,还有:讲莫成代主死、雪艳洞房行刺报仇的《一捧雪》,讲侠盗女儿云鸾与丈夫战母亲、求祖母、闯出山寨的《得益缘》,讲邻村小姑娘与牧童对唱歌舞的《小放牛》,讲代战公主帮助薛平贵攻破长安、王宝钏为父求情的《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