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部分 (第2/4页)

长既然能够成为首长,自然是目光如炬,相信在他的心里,自有着他自己的衡量标准。

两耳不闻窗外事,虽然不是陆渐红所愿,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也只能一心去谋求发展,用政绩来说话。

首长来的那天,正是庆安体育馆新址开工建设的日子,陆渐红刚刚参加完开工仪式,周德东便匆匆来报,说是中央办公厅的人到了市委,听意思好像还有大领导也来了。

陆渐红立即想到可能是首长来了,到这时,距离上一次陆渐红主动请缨已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

匆匆赶回至市委,路上练史诗便已通知了陆渐红,说首长来了,正在会议室。

进了去,陆渐红顾不得擦脸上的汗,自我批评道:“首长,各位领导,有失远迎,请领导批评。”

“你忙你的,我们看我们的,要你接干什么?”蒋主席的心情不错,笑着拍了拍身边的座位,“过来坐。”

陆渐红挨着蒋主席坐下,蒋主席道:“这将近一个月,对重安的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暗访,成效很明显,看得出来,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还是下了一番工夫的,也是卓有成效的,我很想知道,是怎么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做到这样的。”

陆渐红早已习惯了首长这种大开大合的工作方式,而首长亲自过来也充分表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现在成绩摆在面前,如果锦上添花,实现效果的最佳化,陆渐红在赶回市委的时候就在心里打了腹稿,所以见首长发问,便道:“汇报首长,我市的主要做法概括起来,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礼待人,以事化人。”

在提到乞丐的时候,陆渐红很动感情,他说,乞丐也是人,在很多人的眼里,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乞丐的,大多都是鄙视厌恶的目光,虽然这些乞丐中有一部分人是以此作为一种职业,但是更多的人是由于种种原因才沦落为乞丐的。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市城管局局长潘东来同志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做了大量的工作,搜集了第一手的材料,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妥善地解决了问题,目前,不能说重安一个乞丐都没有,但是百分之九十五的乞丐都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进行了妥善的安置,具体的安置方法虽然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是如果由潘局长亲自来汇报,要更加具体形象一些。

看得出来,陆渐红是想把潘东来直接推到蒋主席面前,也显然,蒋主席对潘东来这个市城管局局长也很有兴趣,或许是心情不错的缘故,便让陆渐红通知此人立即到市委来进行汇报。

在等候的过程中,陆渐红向首长介绍了潘东来这个人,是市城管局局长兼璧山区区委书记,双过半中把璧山区从第三方阵带入了第一方阵,城管工作开展起来也是有声有色,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到目前为止,他还住在自己出钱租的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里。

第3080章忠告

潘东来听说要见一号首长,当时两条腿就有点打颤,饶是他是正厅级干部,但是这种对首长的敬畏是怎么也无法消除的。

迅速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了市委,潘东来强忍着心头的激动与紧张,紧绷着脸走进了会议室。

陆渐红介绍道:“首长,这位就是东来同志。”

这一次与首长的直接对话,对于潘东来来说,影响重大,意义深远,他几乎已经记不清当时都说了些什么,虽然在去的时候早已打好了腹稿,但是由于紧张,还是让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如果不是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烂熟于心,搞不好会当场出丑。

首长对这个汇报很满意,作出了指示,要求市委市政府要继续加强对这一块的监管,长治久安,绝不允许此类情况再死灰复燃,并且指出这项工作说出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为什么到现在才能做好,这充分说明了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的真理,像这一类有能力的干部就应该予以重用。

陆渐红并没有趁机提出潘东来上副省的要求,甚至于他提都没有提,但是首长所表达的态度让陆渐红在向其他人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显得便利了许多,而打招呼的最佳人选自然是舒平,他在场听到了,也看到了,所以没要多久,中组部的考察小组便到了重安,很快落实了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首长对陆渐红的印象,不管他为人的个性如何,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能力。

这个能力指的不仅仅是他干事的能力,还表现在识人用人的能力上面。作为市委一把手,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作为主要领导,最重要的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