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都早就会了,发现自己好像拥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事,加上自己前世的文学基础十几年时间真把四书五经都读个通透了。遗传?好像是吧,听说沈易小的时候就拥有神童的称号。

沈易看着沈天琦陷入沉默以为他是害怕被自己揭穿谎言,沉声说道“有道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现在收回你刚才的话,回去闭门研读一月下月初九乡试考出好成绩为父可以不责罚于你。”

“啊?哦不是,父亲大人,孩儿是在整理下思路以应付您的考验。”沈天琦这时回过神来连忙应道。

“是嘛,那你准备好了吗?”

“好了,请父亲问吧”

“听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出自何处?”

沈易话音刚落下,沈天琦的回答就响起,丝毫没有犹豫“这句话出自《论语》中《阳货》篇,原文为: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这段语录既诙谐,又严肃。孔子平日的风趣,子游的笃信师说,他们师弟子间的和平愉悦之情宛然如见。”

沈易闻言目露讶色,自己的本意只是要考问儿子的记性,能说出出自哪就算过关了,没想到居然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还能说出自己的见解,确实出乎自己的意料。

“好,看来琦儿平时果然没有落下功课,为父再问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此话出自何处,又做何解?”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文是:“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意思就是说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可以管理别人,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只能被别人管理了,就像——当官的管理百姓,而百姓从事体力劳作。”

“恩,答的不错,那为父再问你,何谓中庸?”沈易有些得意地问道,他心想这个问题可是非常有难度的,总能难倒你了吧,死读书是没用的。

沈天琦听到这个题目,面露微笑,稍微整理下前世关于中庸的记忆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界。”

“恩?你居然能说出这番见解?好!好好!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说明你读书是真的用心在读了,不过,不论当官还是为人处事并不是简单地说,而是要学以致用,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写好“人”字,认真地去为百姓做实事造福百姓才能不愧对‘人’字,上官家世代为官,将来有一天你也是要进入官场的,切记,民贵君轻社稷次之。”沈易语重心长地对上官琦说着,心里又有些沉重,当今朝野,奸臣当道,若不是还有些像父亲那样的清流抵柱支撑着,早已国之不国。

沈天琦看着沈易的脸色有些沉重,这么多年他也知道了自己身处的这个朝代或许是跟原来的世界是两个平衡的空间,与原本世界有很多相似处又不完全一样。现在是这个世界的刘氏王朝世代,现在是大刘王朝崇光二十六年,现在的皇帝已经是大刘第七任皇帝刘思,国号崇光。皇帝老迈宦官专权,听信奸臣刘章只顾炼丹追求长生导致现在民不聊生。

沈天琦若有所思地问道:“父亲可是在为国事忧愁?”

沈易微笑地看着自己这个儿子,平时操劳国事对这个儿子的关爱实在是少了点,沈天琦不像其他纨绔子弟整天出去惹是生非,今天又发现儿子着实有用功在读书沈家后继有人,实在是让沈易很是欣慰笑着说道:“我儿子倒是长大了懂得为为父分忧了?哈哈,现在跟你说了或许你也不懂,读好圣贤书将来才能真正为为父分忧呢。”

沈天琦刚想说什么就听见传来一阵悦耳的声音

“你们两父子一个德行,都已经入秋全都穿着一件单薄的外衣不怕着凉了么?”

只见远处一个面容姣好的妇人,眉画如远山,眼神若秋水,琼鼻樱唇,眼角几道几乎淡不可见鱼尾纹不但没有弱了她的容颜,反而增添了几分成熟贵妇人的韵味。手臂中挂着两件秋衣,面带嗔色徐徐走来,正是沈天琦的母亲慕容闲花。

沈易虽然在外人面前一副威严的样子,因为他代表着沈家的脸面,但是在他夫人面前却不一点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