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页)

光辉下来干活儿,母亲不舍得,认为儿子必须多读书,否则一辈子就窝在农村了,能有什么出息呢?母亲说:让戈鲁下来吧!父亲说戈鲁从小就是个小书迷,那么喜欢读书,学习又这么好!不行!母亲说:总不能让二丫头儿春下来吧!她才刚刚满十二岁,也干不了什么!秋才八岁就更不能指望了!行了,算了,先这样吧!孩子们还是先读书,我们累些吧,不行就把七号地那三十亩地让她三叔种吧!他家孩子都不读书了。就在父母坐在屋里商议时,二妹春从外边玩回来,站在厨房里偷听到了,然后,推门进屋说:妈,我不念了,我干活去。说完拿起铁锹就到东门外的自家地里去平整土地去了。

就这样,春十二岁就成了家里的劳动力。春聪明,农活儿不用教,样样不学自通,又特别勤劳。春以一个小学五年级文化的履历,完成着男人都难以成就的事业,春做过小买卖,开过美容院,开过公司。在做小买卖时,最经典的一次是一年春节前夕,春将通辽市场上所有的鲜姜都买下,等待高价出售,那一年,通辽市的老百姓特别奇怪,今年怎么买不到姜呢?这过年做鱼呀、肉的,没有姜哪能行呢?就在离除夕夜还有三天时,春将自己囤积的姜拿出来卖,那自然是随她想卖多贵就多贵了。春十一岁就可以自己裁剪做衣服了,给自己理发,对着镜子能做出特漂亮的造型,村里的成年人常常请春为他们或他们的孩子理发,但当时春也还是孩子,所以这些成年人只有哄她,求她,或以小恩小惠感谢春。春只要高兴了,就会很乐意地为人家理发,不高兴了,说破天也不会帮忙。春很小还做得一手的好菜,家里来客人了,她像个小魔术师一样,将在我看来根本没办法做成一桌酒席的区区几样小菜,变成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好饭菜。只要春吃过的东西,她就知道怎么做出来。春九岁那一年,父亲带她到通辽市吃了一顿特地道的猪肉大葱馅的烧麦,回来后,春就给全家人做了一顿烧麦。春的悟性太高,什么都无师自通,家里的电视机坏了,保险丝断了,电水壶坏了,春都很快修理好,或换上新配件,我有一同学是北大物理系的研究生,至今连个保险丝都不会换,说起这件事他都愤愤不平,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害了他。

两个妹妹(2)

春决定开一家美容院,我说:能行吗?你又没学过。春说:那还用学吗?春到市里最好的一家美容院做了两次美容,就开起了美容院,一切做得都有板有眼,在我看来是那么专业。春的美容院很快就能盈利,效益最好时每月可赚三万元人民币。春还自己配制美容膏。干了两年,春有了一点积蓄。春又要开一家电脑公司,一方面销售电脑,也兼做网络工程。这次,我是坚决反对,电脑那玩意儿可不是好玩的,那是高科技,非专业人士可不能动心思的,春说:电脑是给人用的!别人能明白的,我为什么不能?

春说干就干。春为了搞懂电脑,重新开始学英语,春从没学过英语,从A、B、C开始学起,春可以自己修电脑,自己做财务报表,会计那块的知识就是在春开电脑公司时学会的,春真是家里的小天才,什么都难不倒她。电脑公司开了四年,春又转行做保健品和医疗器械了。现在春公司的员工学历都在本科以上,春工作很忙,但自己驾车,自己亲自为儿子做饭,春的日子充实而快乐。春永远那么从容,自足和自信,春这么些年从没中断过学习,她是学以致用,用春两个儿子的话来说:我大姨是姥姥家读书最多的人,而我妈妈是姥姥家最能干最强的一个;我妈妈是实干主义者,大姨是虚无的浪漫主义者。

四川大地震后,春想收养一个灾区女孩,问两个儿子的意见,两个儿子非常高兴地说:好!妈妈你想收养就收养吧!也算为国家分忧了。春问:那到时候妹妹和你俩分家产,你们还愿意吗?妈妈你想哪去了,我俩从来没想过要你给我们留什么财产,没关系,到时都给妹妹,我俩自己能挣(看来有其母必有其子呀!春有两个懂事又帅气的双胞胎儿子)。

春是我家的功臣,但从不以功臣自居,家里有个大事小情的,春仍然是第一个富有奉献精神的人,小妹秋现定居上海,有事没事的老去麻烦她二姐,比方说秋想带孩子去桂林旅游,就会央求春陪她去。春无论怎样也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陪伴小妹。我的小妹秋是那种火上房不着急的主。有一年冬天,家里的房子着火了,母亲、春和邻居家的桂华在奋力扑火,可秋躺在炕头上一直看书,当火扑灭了,春质问秋,你可真是火上房不着急呀!秋连眼皮都没抬回答:我相信你们仨一定能将火扑灭的。

这就是我的小妹妹,特别娇惯自己,特拿自己当回事。小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