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页)

单朴素,流传千古,但它本身没故事,跟三国不一样,不利于传播。我的传播策略,就是要在故事情节中,让大家感悟道理,让老百姓活在经典之中,从内心完成唤醒,而不是外在灌输式的接受。

我的书之所以交给中华书局出版有这个因素。我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他是搞国学出身的,他对我这个独生女儿走这条路,影响很大。在《百家讲坛》讲完《论语》以后,整理书稿的时候,找到我的出版社有十几家,加上找到央视的,有将近30家,都想要这个书稿。中华书局的同志跟我说得非常坦诚,他们说,我们是一个百年老店,学术实力是可以信任的,只是市场营销做得不太有经验。我们以前从来没做过这样的畅销书,营销能做到什么程度,很难说,但是我们很希望能拿到书稿。后来我想了想说:第一,于情,你们是我的父字辈,出于尊敬,要选你们;第二,于理,作为一个学古典文学的研究生,我是读着中华版的书长大的,在中华书局出一本书,对于我们这个行当的人来讲是一种荣誉。从心理上,我对这样一个百年老店充满了信任。

得知我的《〈论语〉心得》要在日本出版,我十分高兴,《论语加算盘》打造了日本经济强国,日本人崇拜孔子,活学活用了《论语》。这本书经孔子第75代直系孙孔健翻译,在讲谈社和诸位努力下得以在日本问世,首先我向孔健、矢吹俊吉局长、柿岛部长、竹石健、笹岡等人表示衷心感谢!

但是我想,这一生我会让经典活在生命之中,让经典活在当下,给我力量,让我自己的生命在经典里面不断成长。

于丹《论语》扶桑行

——佐佐木正光的接待随行记录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于丹来了!

“道不远人。”这是《中庸》里记载的孔子的话,意思是“真正的道就在身边,是可以在普通的生活中得以实践的。”

据说,于丹教授于2006年10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非常受欢迎的栏目《百家讲坛》中,对《论语》进行演讲,受到极大的欢迎,大约有半数的中国人7亿人,都收看了她的演讲。她的演讲被编辑成《于丹〈论语〉心得》而出版,包括盗版书在内,迄今为止总共销售了1000万册以上。作为此事的佐证,现在有了许多以前未曾有过的研究“于丹现象”的组织。开头提到的文章就是在《论语力》一书中,代替序文而发表的。

2008年1月26日9:05,于丹教授坐在了从东京羽田机场起飞的全日空873航班的第一排的超级座位上。

在办理乘机手续的时候,我只买了一张超级座位票交给了孔健,可是,孔健转手将它交到了于丹教授手上。我问孔健先生:“为什么你不坐呢?”他只回答了一句:“先生(日本人的尊称)太累了。”就和我一起坐到了普通座位上。看到孔先生给别人让座的身影,我感到了这非同一般。和于丹教授用英语交谈,和孔健先生用日语讲话,和于丹教授的秘书祝先生是英语加中文混杂在一起交谈,这就开始了非常奇妙的三国语的交流沟通。因为风雪的缘故,从羽田机场出发的时候大约晚点30分钟,加上跑道要清除积雪,到达秋田机场的时候,我们一共晚点了将近一个小时。在孔健先生

等待取行李的时候,我陪着于丹教授来到了机场外面。还在飞机上的时候,她就不停地发出“哇、哇”的惊叹声,似乎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那时我还不可能了解于丹教授的全貌。当她来到往返机场大巴乘车处,看到那里的积雪,她马上跑去团了几个雪球摆放、罗列在一起,还坐在了有雪的椅子上,就像可爱的小猫围绕炕桌上的毯子在嬉戏一样,用一句话来说的话,那就是“憨态可爱。”

为了去公司取寄来的《论语》,我们先向秋田方向出发了,在途中,相机的快门声就像手表的指针那样不断“咔、咔”地响着,于丹教授不断地在说着“真美,太漂亮了,太好看了。”

她好多次地说到,北京太冷又干燥,像沙漠似的。“秋田一片洁白,真是又美又温暖的地方。”

当我们到达大曲,刚从车上下来,她也马上走向积雪,捧起了一捧洁白的积雪。

初开眼界

在由大曲“扶轮国际分社”(国际交际社团)的有志者参加的首期《秋田论语讲堂》上,瞬间让大家大开了眼界。于丹教授讲课讲到一半的时候,从外面拿进来了黑板,白色的粉笔滑走在黑板上,就好像是在上书法课似的,那不是年轻美貌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好像是仙女从天而降在进行特别的授课,也好像是一道极为普通的学习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