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部分 (第2/4页)

所谓的金券来大肆的朝这些富商大户们发放空头支票。

所谓的金劵便是,王源以剑南和陇右的财税为担保,发行一种三年到期可获高利的债券。王源当然为此制定了些细则,那便是购买一万贯金劵的三年后可兑现一成的红利,便是一万一千贯。五万贯可得两成,十万贯可得三成。王源也不管这样的利率合不合理,只管用这些空头支票吸金。这些半强迫半诱骗的办法让王源筹集到了另外的两百万贯民财。两年时间,花掉了六百多万贯的巨款,简直让人咂舌。

当然,王源的这些出格的行为,自然也有人捅到朝廷中告发,但朝廷这两年先是杨国忠清算李林甫,借着是杨国忠同安禄山争斗,闹得不可开交,也无暇去管王源这些破事。杨国忠只是让陈。希烈以政事堂的名义给了王源一个警告,让王源不要乱来,不要搞得剑南和陇右民怨沸腾云云,但这些话统统被王源抛诸脑后。

王源还有最后一个办法没有实施,若是这个办法实施了,怕是会吓掉所有人的魂。王源打算如果真正到了无钱办事的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将要在剑南和陇右进行一次针对豪门大户的大清算。这种清算只有一个目的,杀人抄家,杀富济己。关键时候,王源绝不会手软,他任何办法都会试上一试。

好在王源没有机会用这个办法了。安禄山反了,反的正是时候,否则王源恐怕真的要激起剑南和陇右两地的不少民怨了。

朝廷的圣旨在王源得知消息之后的次日上午姗姗来迟。但这并不影响王源对事情的判断。王源早已和手下将领们就此事商议了一个通宵,所有人都认为恐怕剑南军和陇右军即将出动平息叛乱了,连王源都做好了随时出征的准备。然而,圣旨的内容却让王源大跌眼镜。

第七零五章 迷途

(谢:喜欢望着你百度、豆沙包搭绿豆、剑山青枝莲、moshaocong等兄弟的一波打赏。)

圣旨居然只是要求王源抽调兵力交于高仙芝之手,由高仙芝去平叛,而非是自己亲自领军前往。这不仅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的王源有些意外,也让麾下所有的将领感觉不快。打仗虽不是好事,但打仗也是升官最快的捷径。而且这两年的时间,边境安宁并无战事,大伙儿都在干着枯燥的训练新兵的事情,没有任何的激情,对这些习惯了打仗的兵油子来说,早已浑身都痒痒了。

况且,打仗才能真正显示训练的成果,这些新兵训练的如何,最终需要在战场上检验一番方知成败。然而,圣旨却只是要调派兵马,并没有让大帅领军前往,当真有些接受不了。

王源看着众将沮丧的样子笑道:“关键时候,朝廷还是更倾向于我义兄一些。这也难怪,我那兄长可称大唐第一名帅,当此紧迫之时,陛下第一考虑的肯定是他了。不过你们也不必沮丧,你们想打仗也是有机会的,抽调我剑南军和陇右军部分兵马参与平叛,你们中的一些将领肯定是会跟着领军去的。高大帅不可能换将领军,剑南陇右的兵马还是剑南陇右的将领统领才是正确的作法。”

闻王源之言,众将顿时眼光发亮,忙纷纷询问大帅打算派谁领兵跟随高仙芝去平叛。

王源想了想道:“朝廷要我剑南和陇右出兵五万。我是这么认为的,既要出兵,便出一将所领的兵马为好,这样更利于作战。譬如从剑南军中出一些,从陇右军中出一些,两军的训练出自两人,领军的手段不同,作战的风格不同,反而不易配合。但若是一名将领训练出来的,那便如臂指使了。我便是这个原则。”

此言一出,众将顿时都明白王源希望谁去领军随同高仙芝去平息叛乱了。剑南军总兵力也不过五万人,那是绝不可能全部抽调走的,那么只能是陇右军了。陇右军辖兵额七万五千名,兵马又是哥舒翰亲自训练统率了两年时间,按照大帅所言的标准,必是哥舒翰领陇右军五万人去平叛无疑。

果然,王源看着哥舒翰微笑道:“哥舒将军好像是未仆先知一般,恰好你来喝小儿的满月酒,又恰好在成都呆了几日,正好赶上了这个消息。否则我还要派人去陇右通知你。”

哥舒翰苦笑道:“是啊,真的很巧。没想到碰到了这么大的事儿。”

王源微笑道:“哥舒将军,我从来就没把你当下属看,即便从名义上你是我的下属,我心目中也一直对你极为尊敬。你在西北这么多年来,身经百战,立功无数。我一直说,朝廷对你的态度是不公正的。这些话我在陛下面前都说了。”

哥舒翰忙拱手道:“大帅,你确实对我很好,哥舒翰这两年来真正的对王大帅心服口服了。你在陛下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