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这代表着什么?

张伟家以前是每斤赚一毛的利润,搬到菜市场后买到九毛每斤,也就是两毛的利润,如果按照当前零售价,那能赚取四毛每斤的利润!

这比之前足足翻了一倍的利润啊!!

一倍的利润代表着什么?不言而喻,大家都懂得!

一想到这张伟就不淡定了,原本以为娄江六毛每斤价格已经很便宜了,没想到盐市机米厂更加便宜,这价格简直便宜到爆,便宜到让人目瞪口呆!

张伟不由想到后世有人网上说大米五毛一斤,之前他还心里不屑那群键盘党,现在才知道那群人说的不是市场价,而是盐市机米厂这样大型米厂的出厂价!

本来市场价也不可能和出厂价相差这么多,只是从1979年国家开始实施价格双轨制,到1985年取消百分之二十的封顶,计划经济市场迅速的朝着市场经济前进,这也造成了市场的混乱,从而使得大米出厂价和市场价相差如此巨大。什么是价格双轨制呢?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

实际上,大米的市场调节价远远超出了国家定价,娄江米坊是私人企业,价格肯定要比国有的盐市机米厂来的贵一点,张伟非常清楚,零售的米价之所以会高出这么多,是因为经过层层剥削,大的供货商要赚钱,供货的时候提高一毛,小的供应商拿了货再提高点,零售商再提高一毛,就造成了市面上大米八毛以上的价格。

发大了!

成倍的利润啊!

绝对能趁着这机会再次多赚好多钱!!

张伟太兴奋了,钱冲和老陈不是逼迫自家吗?反而得到一个更便宜的货源,以后赚钱能变多了!

张爱国和卫水林兄弟俩也激动不已!

“你们要进多少吨米?”倪东打破众人的激动。

张伟脑子里想了一会,说道:“一百五十吨,阳县米七十吨,盐市米五十吨,珍珠米二十吨,香粳米十吨,总共十六万二千块对吧?”糯米不太需要,一般很少有人买。

“小伟……”卫海林又想唱反调,可是又对张伟有些敬畏,欲言又止。

卫水林连忙打断支持道:“对,就这么多!”从刚才张伟说出十五条奖罚制度,他就彻底服了张伟了!

倪东点头道:“嗯,是这么多钱,你们准备先付多少首款?”

“六万二!”张伟道。

“不可能!”倪东近乎跳了起来,说道:“赊十万块太多了!”

张伟摇手,说道:“一点也不多,而且我们可以签订合同,最多一个月就能结清尾款,如果违约的话,你们随时可以派人前来讨债。”说到这里他双手撑在办公桌上,郑重道:“甚至是起诉!”

说完这句张伟转过身,双手挥舞着,说道:“一个月后我们感谢倪叔叔的可不是区区一千块,如果我们赚钱多了,别说一千块,就是五千一万,也没有问题!”

没错,张伟又在忽悠!

五千一万什么的等赚钱了再说嘛!

果然,倪东目光闪烁了几下,他真的怦然动心,五千啊!他一年工资才这么多啊!况且这孩子这么聪明,如果趁着这时候结交一下,以后……倪东怦然心动。

倪东狠下心来,道:“行,这件事我尽力和厂长商量一下,成不成不能保证!”

“当然。”张伟笑吟吟道。

张爱国等人看向这个小小的身躯,潜意识中产生一种错觉,眼前的人并非一个孩子,而是一个光芒万丈的巨人!

第四十五章 好戏即将开场

(祝大家有情人终成眷属,520情人节快乐,感谢海中巨石、七星分影剑仙阵和卡丁车冲少的打赏,也感谢兄弟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两天后。

张伟等人回到了湾区。

在倪东的帮助下,最终谈妥了这桩生意,一百五十吨大米首款付了六万二,剩下的下次进米去结算干净,当然,还签订了一份合同。

事后,倪东还很客气的帮他们联系了货船,作为米厂的领导,他的门路还是很广的,张伟心里明白,倪东之所以主动帮自己家联系货船,是因为从中有好处拿。

尽管是这样,张伟还是很激动,以后能多赚一倍利润的钱,这一次盐市一行太明智了!

刚一回到湾区,张伟又跟着父亲跑了起来,原因是这次进了一百五十吨大米实在太多,几个人家家里都放不下,最终在张伟的提议下准备租个仓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