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部分 (第1/4页)

从1910年起,淘金报业新闻集团所属的淘金潮杂志每一年的第一个月底都会整理出这样一份专门的号外形式的特别期刊,整本特刊都是关于上年度的各种统计数据的排行榜及相关的分析总结资料,非常有参考性。

这一期的淘金潮与往年的特刊有些小小的区别,第一个排行榜不是财富排行了,而是一个城市排行,涉及城市规模及人口,发展力,科技竞争力,上年度经济数据等多个子榜。刊登这样的排行完全是第一次,而且就是在叶枫的支持下刊登的,为此从去年开始,淘金潮就在做这方面的汇总调查,最终统计出来的数据自然有很强的说服力。

特刊封面也没有跟以前一样,放上一个标志性的年度经济人物,而是两座城市拼合的图片,左边一幅是费城的新东城,右边则是安克雷奇的纳尔堡路金融中心,图片上新东城的城区中心刚刚竣工不久的全国最高建筑,高达270米,达68层的五边菱形双塔式联合银行大楼及纳尔堡路稍显低矮却极为厚实恢宏的安克雷奇证券交易所显得无比醒目。

联合银行大楼是1927下半年开工,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最终与去年10月完工,11月投入使用,成为联合银行的新总部大楼,同时也成为银联机构的总部大楼。

联银大楼的建成,也暂时超过了美国的伍尔沃斯大厦等成为了全球最高建筑,不过估计等刚刚开工的美国克莱斯勒大厦和大通曼哈顿银行大厦(后世的川普大楼)建成,就将退居第三位了。不过这两栋大厦都刚刚才开工,至少还要到明年甚至后年才能建成,联银世界最高建筑的名头在今年还是非常安稳的。

联银大厦的建造,可以算是阿拉斯加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总耗资超过3500万阿元,整个建过程耗费材料约有26万吨,其中包括多达4000立方米的石灰岩和花岗岩,800万块砖和530吨铝和不锈钢。大厦总共拥有5000个窗户、拥有56部电梯,总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

这座摩天大楼只用了450天就建成,在建筑史上已经算极快的速度,不过最初的计划只是建一幢看上去低矮结实的36层大厦,但随着这段时间阿拉斯加和美国开始大建高楼,在阿拉斯加光是1928年就建起了一共超过七十多座超过30层的摩天大楼群,超过40层的都有近二十座,最终做为阿拉斯加银行大锷的联合银行调整规划,最终使之达到了目前的高度。远远超过此前的阿拉斯加最高建筑,前年落成的达210米,52层的多伦多国际商务中心。

联银大楼是阿拉斯加经济强大的象征,也是国力的象征,自建造开始就上过不知道多少次的报纸头版和杂志封面了,这一次的淘金潮特刊自然也不可能放过这个标志性建筑。

翻过封面,是一篇前言插页,都是关于总结1928年阿拉斯加各个方面成绩、不足和对下一年度的展望。

这些出自普通评论员的文章,叶枫只是一览而过,他可以肯定,全球任何一个评论员都不会认识到进入今年,这个世界将会有多么超乎想像的变化,大部分经济学家们就算看到了风险,也不可能真正认识到危机会有多么严重。

翻过插页,才是叶枫最感兴趣的,看到连续几页关于相关城市发展的排名及分析资料后,叶枫还拿过了从工业部,民社部,内政部等部门搜集过来的资料,摆在了面前,以便参考。

经过建国后二十六年的发展,到今年1月1日正式停止实施原来的低限制和无限制移民政策为止,阿拉斯加从建国时的不过八十万人口增长到了过亿公民,若加上还有部分处于居留期的移民,总人口达到了一亿两千六百万,若还加个殖民地人口,那么阿拉斯加统治的国土接近三千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亿六千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400亿阿元,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三,可以说从经济角度而言,阿拉斯加即便在叶枫上台以来,经济发展速度趋缓,但因为以前的发展,基数远不是建国时可比,五年的较缓增长也足以将阿拉斯加的总体经济实力上推一大截。

在一亿两千六百万居于本土的国民(含居留期)有七千万左右是居于美洲各省市,而亚洲省市约在五千万左右,太平洋各省市只有约六百万。

其中大部分居留期移民都居于亚洲省市,这也是亚洲省市并入阿拉斯加较晚,这几年经历大开发,大力吸引包括拓荒性移民的原因造成的,所以亚洲省市五千万居民处于居留期的近两千万,占目前全国居留期移民的绝大部分。

而以民族来划分,唐人约占全国居民数量的63左右,将近七千九百多万,主要是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