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三 “真理使你自由!”(2)
在动物学课上,安德鲁老师把课堂搬进了实验室,他总在学生做完实验之后讲课。他先教学生做实验,然后研究总结。学生有不了解之处,可随时向他提问,但他总将结果暂时藏起来,让学生自己去想,直到上课临结束前,才肯把答案讲出来,并比较学生研究的结果,指出其中的错误。在安德鲁老师的指导下,陈鹤琴和同学们一道先后对果蝇的繁殖过程,小鸡的孵化过程和青蛙的变形、骨骼、生命特征、神经系统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为时长达半年。为了做研究,老师发给学生每人一架显微镜,透过显微镜片下对微观世界的观察,陈鹤琴懂得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有一天,陈鹤琴在做实验的时候,出门去打水,看见一个衣服破旧的老者远远地走过来,起初,他以为老者是学校里的杂工,刚要喊打水,老者已经走到了他的面前。后来,其他同学告诉他,这位看似寻常的老者正是当时世界上研究低等生物的著名权威、大名鼎鼎的詹宁斯教授。陈鹤琴一方面为自己的鲁莽无知而羞愧难当,另一方面又将霍普金斯虚怀若谷、诚恳朴实的学习精神又铭刻在心。陈鹤琴写道:1915年在霍普金斯大学学习时摄
我觉得一个游学生到国外去游学,最重要的不是许许多多死知识,乃是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精神。世界上所要知道的知识,实在太多了!怎样可以在短短的五六年的时间都学到呢?若要得到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精神,你就可以回国后自己去研究学术,去获得知识,去探求真理。方法是秘诀,方法是钥匙,得到了秘诀,得到了钥匙,你就可以任意去开知识的宝藏了。《陈鹤琴全集》,第六卷,第591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郑晓沧先生曾这样写道:“他(按:陈鹤琴)到美国留学,先往约翰霍金大学,是校以研究精神著称于世,陈君想要研究地质,因陈君向来喜欢做观察实验功夫,实有科学家的精神。但后来陈君仍旧拿这种功夫回到‘人’的研究上去,如今知道他的略历,也就可明白他是适宜于做那种研究的人了。”《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668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1916年夏天,陈鹤琴来到位于伊萨卡的康奈尔大学暑期学校读书,学的课程有三科:一科是“牛奶”,即如何制作乳酪,如何做奶油,如何做乳浆,如何分析牛奶成分,如何检查牛奶质量。一科是“鸟学”,即研究鸟的种类、鸟的习惯、鸟的生活,教授课程的老师每天天刚黎明,就带领学生到附近树林里对鸟进行观察。一科是普通心理学,由分析心理学家铁钦纳亲自授课。在这一时期,陈鹤琴感觉自己求知的欲望非常高涨,什么东西都要研究,都要学学看。
1917年夏天,陈鹤琴在霍普金斯大学本部毕业,获得文学士学位。趁着暑假,陈鹤琴来到美国北部的阿莫斯特大学进修,他也选了三门特殊的课程,一科是园艺,即种花养草的知识,一科是养蜂学,另一科是汽车学。前两科他学得很起劲,第三科因为他的机械知识底子不够,因而感到有些茫然。后来,他所学到的园艺和养蜂学的知识在南京创办鼓楼幼稚园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与体现。
陈鹤琴在美国读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霍普金斯大学学习普通学科。在这一阶段的三年里,按他自己的话来说,“随便什么知识我像海绵似的都要吸收”。他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汲取营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第二阶段是在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教育和心理学,受业于名师,钻研教育理论,学习研究方法。
四 哥伦比亚大学(1)
1917年夏天,陈鹤琴从霍普金斯大学毕业,转至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修教育。据记载,创建于1754年的哥伦比亚大学,前身为英皇乔治二世捐款筹建的以人文、科学和语言为主的国王学院,美国独立后,为纪念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哥伦布,改名为哥伦比亚学院。1857年和1897年该校两经搬迁,系科逐渐完善,校区规模不断扩大,至1912年建成为世界著名的综合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组建于1912年,代表当时世界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最高水准,拥有包括杜威、桑代克、克伯屈、孟禄等一大批教授、学术权威和知名学者,倡导进步教育。陈鹤琴曾这样写道:“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是世界上研究教育最著名的地方。教授学问之渊博,教育学科之丰富,学生人数之众多,世界上任何大学都找不出来的。”《陈鹤琴全集》,第六卷,第593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