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言》之首,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坚持把中国作为《普遍安全宣言》(即“四强宣言”)的签字国等等,都是美国亚洲战略把中国作为中心地位来考虑的结果。在缅甸问题上,美国认为:“如果缅甸失守,我方整个局势包括澳大利亚在内,将面临严重的危险。”'注:谭圣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政府的对华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文集②》第112页,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日军一旦占领缅甸,控制滇缅路,援华物资就难以运往中国,而中国抗战就难以维持,这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美国积极赞助中国派兵入缅作战。但英国却认为美国这样做是“牺牲英国而增进美国利益的努力'注:赫尔:《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1583页,纽约1948年版。'。”从而反对中国军队进入缅甸,而强调只能在中缅边境上布防。英美两国在缅甸问题上的截然相反的态度,使它们在远东问题上的矛盾由此而产生,为后来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投下了阴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方面的抗日态度一直是积极的。

国民党方面。1941年12月8日凌晨,当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蒋介石十分兴奋,上午即在重庆紧急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委特别会议,并决定向美国提出建议,以美国为领导,成立中、美、英、苏、荷、澳等国军事同盟。当天下午,蒋介石分别接见了美、英、苏三国驻华大使,一方面告知中国政府向日、德、意三国宣战,另一方面将中国政府希望中、美、英、苏、荷、加、新、澳等国成立联合军事同盟的建议,当面交给三国大使。9日,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强烈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宣战书指出:“日本军阀夙以征服亚洲,并独霸太平洋为其国策,数年以来,中国不顾一切牺牲,继续抗战,其目的不仅所以保卫中国之独立生存,实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维护国际公法,正义及人类福利和与世界和平,……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残忍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的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注: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4卷第1册,第227页,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接着,国民党政府又对德国和意大利两国宣战,废止中德、中意之间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及有涉及之关系'注:纳塔拉詹:《美国阴影笼罩印度》第36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54年版。'。

蒋介石认为,美日开战,日本必败,中国得救。随着战争的发展,中国的战略地位将会大大提高,美国基于它的全球战略,决不会抛弃中国,只会不断地加强对中国的援助和联系。鉴于这种分析,蒋介石采取“借棍打狗”的策略,把美国推到前台,而他在太平洋战争一开始就采取单纯防御,保存实力的方针,以积极参战为名,向美国索取丰厚的援助,壮大国民党的军队,以待抗战结束后,去消灭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美国总统罗斯福尽管对蒋介石政权的贪污腐败、积极反共的情况大致有所了解,但他关心的是更大的问题,对蒋介石政权的种种丑行仍采取宽恕的态度。他认为,战时中国战略地位重要,可以牵制亚洲大陆上百万的日军,战后美国有一个五亿中国人的盟国,还可以抵制苏联在亚洲进行扩张的缓冲地带,也将成为美国今后几代人开辟一个庞大友好的贸易市场'注:《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第162~16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因此,当美国驻华大使高斯把蒋介石的建议带回国后,罗斯福总统很快给蒋介石回电,同意其建议,美、中、英、苏、荷五国在亚洲采取联合军事行动,由蒋介石负责在重庆召开五国联合军事会议。苏联、荷兰因欧战事紧,无暇东顾,拒绝参加会议和加入这个同盟。

中国共产党方面。中共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历来对抗日的态度是坚决而彻底的。当日寇迈开“南进”步伐,骄横不可一世,大有席卷全球之势的时刻,中共中央1940年7月7日为纪念抗战三周年发表了时局宣言。鲜明地指出:“中国是土地广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决非阿比西尼亚与西班牙可比,更非荷兰与比利时可比,亦非法国可比,而日本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