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几声急剧的马蹄声打断了王仲保的思绪,一个通讯员走到他的面前,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王营长,师部命令特务连向汶上一带侦察前进。”王仲保一听,还了一个军礼,“知道了,向汶上侦察前进”。

王仲保立即带上李长中、余洋和武景秋向汶上方向侦察前进,为了部队的机动,王仲保他们把缴获的十匹鬼子的大洋马骑上,和李长中他们一起,换上了鬼子的军服,王仲保身穿一身中佐军装,一把鬼子的大洋刀带在了身上,腰里别着一把“南部”手枪。李长中身穿一身西装,头戴一个瓜皮帽,斜跨着一支王八盒子化装成了鬼子的翻译官,余洋、武景秋也穿上了鬼子的少佐军装,把战士们手中的步枪全部换成鬼子的三八大盖,带上四挺“歪把子”机枪,一伙人气势汹汹的沿着湖堤向汶上杀了过来。

经过杨坝了他们下了湖堤,他们向郭楼扑了过来。郭楼的汉奸维持会会长郭三见到一队“皇军”到了,急急忙忙的把他们带到了乡公所,几个乡丁歪歪斜斜的倒背着枪,无精打采的站在哪里。看见这伙没有骨气的家伙,王仲保心里怒火冲天,对着一个乡丁一通耳光过去,嘴里大骂“八格”。被打的乡丁一脸困惑的望着这些“皇军”,急急忙忙的站直了,郭三一见“皇军”生气了,连忙掏出了一包“红锡包”,抽出了几支,递到了王仲保他们的手上。王仲保毫不客气的接过了烟,郭三用颤颤巍巍的双手划了好几根火柴,好不容易的把王仲保的烟给点着了,随后叫来了被打的乡丁,“姜狗蛋,赶快去安排皇军的饭菜去。”说完,给他们几个倒上茶水。

王仲保见把几个家伙吓唬住了,对着郭三稀里哗啦的说了一通,把个郭三说的一愣一愣的,满脸疑惑的看着李长中。李长中对郭三说道:“太君问你,你们这里可是八路活动的老窝,问你八路军东平独立营哪里去了?不说实话死了死了的。”

郭三吓的浑身抖,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呀,急急忙忙的回答:“太君,我们这里没有八路,我们都是大大的良民呀。我的外甥是皇军的人,在一个大队做了大队长,现在驻守在草桥,这里离草桥只有十几里路,八路不敢到我们这里,不敢不敢。”说着,不停的对着王仲保点头哈腰。

王仲保又稀里哗啦的说了一通,李长中忙着翻译:“太君问你,刘星的你的认识?你们知不知道他在哪里?”(八路军汶上县大队队长,后为团长,在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

郭三连忙说:“不认识,不认识。八路军在哪里我们怎么会知道?”

不一会,姜狗蛋把饭菜给准备好了,王仲保也没有客气,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郭三还拿出了连他自己都舍不得喝的汶泉老窖,毕恭毕敬的给王仲保他们倒上,自己在他们身后站着。王仲保喝了一小杯,看见郭三,口中说道:“幺西”,郭三又急忙把酒给满上了。

从郭楼出来,沿着土路他们继续向汶上方向前进。初春的季节,老百姓家里早以没有了粮食,纷纷在地里挖野菜充饥,看见一大队“皇军”耀武扬威的走了过来,都吓得躲得远远的,不一会整个田野里寂静了下来。在路边,王仲保看见了一个篮子,篮子里有一些刚从杨树上摘下来的“毛毛虫”(杨树上在树叶没有出来的一种类似花蕾的东西),采集的人被刚才的慌乱吓跑了,毛毛虫在篮子周围撒了一地。望着地上洒落的毛毛虫,王仲保心里特别难受,自己的到来把百姓都吓跑了,不知又有多少个家庭又要挨饿了。

再说草桥伪军据点地伪军大队长。接到了他舅舅——郭楼维持会会长郭三送来地信。急急忙忙地忙活开了。这几天县城周围也不太平。北面东平地独立营经常来折腾。一不小心被打死几个。南面也好不到哪里去。南旺县地县大队也经常来这里打黑枪。前几天自己地几个哨兵被打死了。等自己出去地时候哪里还有什么县大队。连个人影子都没有。只有几个老套筒留下地弹壳。看着没有“皇军”地身影。伪军大队长一阵心慌。心里想:可不要在自己地防区出了什么问题。不然县城里地皇军绝对不会放过自己地。

草桥是汶上县城西北五里路地一个小村子。村子里住着伪军地一个大队。大队长是县城里一个大财主地护院头。在财主地授意下投靠了日本人。带着几个护院地家丁到处抓人。被鬼子地中队长封为了大队长。带着自己地人驻守草桥与县城里地鬼子和伪军互为犄角。护卫着汶上县城。汶上县城坐落在济南至济宁地公路上。一条公路从县城地西面穿城而过。出了南门向南80多里就是济宁。向东80多里就是兖州。西北连着东平。东北连着宁阳。西面通往梁山是鬼子地一个重要地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