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 (第1/4页)

扶苏忽然看见子婴的眼神有些异样,恍然悟到:如果自己顺嘴说李信当初败走项燕手下——一旦传出去——定会伤了李信这位主动向自己宣誓效忠的大将的自尊心。

扶苏于是轻咳了一下,接着说道:“但是,李信将军虽然战功赫赫,以前却从没指挥过水师的陆战……这次,你能肯定李将军定能马到功成么?”

见扶苏将话圆了回来,子婴点了点头。

子婴心道:真实的情况是——在雍都驻守近五万的大军看起来块头很大,但实际上都是一些从别处淘汰下来的老弱残兵。少量的精干的人员都被编进了章邯的骊山军。要指挥这群统属杂乱,许久未经战争考验的军队弹压咸阳骚乱,还真是不如自己上……”

子婴朗声说道:“李信将军,他坐守雍都十余年。空有满腹才华,但却不能一展抱负。这次,他看出了灵渠的重要性,而主动请命南下抵抗赵佗。我遍观岭南诸将,能与李将军相提并论的,不过赵佗一人而已。”

“如今,岭南局势刚刚被赵佗安定下来,他赵佗必然是亲自镇守岭南重镇番禺。而他指派任何一名将领试图对李信将军麾下的巴郡水师不利,都是势比登天……”

“如今李信将军带少数亲信南下对抗赵佗,而将雍都的驻军军权拱手交予主公,可见其勇,也可见其忠。”

“有此良将,灵渠必可保证留在我们手中。将来对赵佗是战是和,是拉拢是压制……主动权都牢牢地掌握在我们手中。这当然算是大喜一件。”

听闻子婴如此分析,扶苏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这算是一个意外之喜。待他日岭南捷报送到,我定会好好嘉奖李将军。”

扶苏将文案上漠北的匈奴与东胡混战,互有胜负,但损失惨重的消息又看了一遍,半是自言自语地说道:“漠北双雄在隆冬之中争锋——看来又是你的计谋。他们彼此消耗下去,对我们腾出手来,整顿长城以南的局势有莫大的好处……”

“只是,你如此算计你的大舅哥冒顿……”扶苏话锋一转,不无忧虑地说道:“只是,你如何面对你那即将过门的匈奴长公主呢?”

子婴略一皱眉,而后呵呵一笑,道:“这个,不劳主公费心。她还在河套不是?人没来,我就不为这事烦心。即便来了……她嫁夫随夫,即便有不快,也是早上吵架,晚上和好了。”

扶苏摇着头,笑了笑,心想:这孩子果然够绝。不过,子婴的志向既然是以天下为己任,就绝不会羁绊于儿女情长。自己有此一问,或许真是多此一举了。就此打住也好。

扶苏抬眼看了看子婴脸上的表情,缓声问道:“这姑且算是祸福相依的第二喜,但不知那第三喜……”

子婴抬手将记载着章邯军战败消息的竹简抬起,用手一指,道:“这第三喜恰恰就是章邯战败。”

“哦?”扶苏一抬那一双剑眉,疑惑地问道:“这话怎么说?”

“众所周知,章邯麾下的骊山军是眼下朝廷内外战斗力最强的队伍。”子婴的眼中闪烁着点点精芒,娓娓说道:“在稳定了咸阳的局势之后,我就立即修书给章邯。”

“我在心中对章邯大加安抚,许以高官厚禄。但至今未收到章邯的回应。”

“莫非,你觉得章邯拥兵自重,有了不臣之心??”扶苏的眉头不由得拧在了一起。

扶苏心中盘算道:倘若章邯真有此心,那么朝廷哪有可以抵挡的兵力?

指望王离?他因为一时的贪功冒进,在陈县附近损失了不少的兵力。前几日刚刚上表朝廷,正带领军队在颍川郡郡治阳翟驻军修整。

他还祈求朝廷调拨人员以资策应,并允许他动用敖仓的粮食冲做军需。

王离三代都是朝廷大将,忠诚是毫无疑问的。但指望他遏制章邯潜在的野心,恐怕不大现实。

若是章邯真的想扯旗自立,说不定现在章邯方面已经派人去游说王离共同起兵了……

想到这里,扶苏不禁哆嗦了一下——咸阳刚刚到手不久,内无可用之兵,外无可用之将。难道要放弃灵渠和河套,将李信和蒙恬都调回关内以应付章邯?

子婴看着扶苏脸色越来越难看,忙出言宽慰:“主公不必过于忧虑。我到了咸阳可不尽是躲在丞相府里享受。我是派人打探过章邯的底细的。”

说毕,子婴从袖中又抽出了一块白丝绢写就的呈报。

扶苏接过后,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

丝绢的信息是由一排排娟秀的小篆写就,上面列举了有关章邯的资料,很是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