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她一定得收!如果陆大嫂要是说个不字,你自己看着办。”

陆甲瞪大眼睛看看子婴,又瞅瞅云薇,一脸的迷惘。站在一旁地董先瞅着陆甲那张褐色苦瓜脸,早已绷不住,笑了起来。

云薇看着陆甲那副模样,也不由得掩嘴哧哧笑了起来。

旋即,云薇收起笑容,面容庄重地向子婴说道:“我想放下手中的剑,从今以后救死扶伤。”!~!

..

第三十六章 咸阳夜宴

咸阳,初冬夜。。月半弯,繁星点点,北风阵阵。

咸阳大郑宫内一片灯火辉煌,冠盖云集。胡亥正在此处摆设盛大的祝捷晚宴。

大郑宫内鼓乐阵阵,舞女衣袂飘飘。不由得让人赞叹一声:好一派歌舞升平的盛景!

在觥筹交错之间、面红耳热之际,包括胡亥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仿佛是重回始皇帝一统华夏时的盛世。

席间,各文武官员脸上无不洋溢着兴奋的神情,压在他们头上的阴云终于散去——被临时征调的骊山徒在少府章邯的带领下,将攻进函谷关、兵临咸阳的陈胜大将周文及麾下近三十万起义军击溃。

秦军终于摆脱了自陈胜吴广起义之来,时时刻刻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一重大胜利,大大振奋了秦室上下,朝野内外的士气。秦国终于在此刻吹响了反攻的号角,将近半年以来压在秦军将士头上的晦气有被搬走的好迹象。

原来,章邯军与周文军在关中戏水相持一月有余。在南下的王离军积极支援之下,章邯领着这群从来没上战场二十余万骊山徒大败数量旗鼓相当的张楚周文军。

这二十余万骊山徒虽然当中有些亡命之徒,但绝大部分成员都是第一次拿起武器走上战场的菜鸟。骊山徒能击败近三十万的周文军,除了章邯指挥得当、王离支援得力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周文军上上下下是一群更菜的菜鸟。

想那周文从陈胜手中接过将印之时,手下空无一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光杆将军。

但周文凭着一张极富鼓动性的嘴,趁着关东局势不稳,陈胜威名远播,把秦朝苛政给民众造成的苦难向途经诸城的百姓添油加醋地一番说道,就兵不血刃地连取数十座城池。

饱受苛政的关东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冲进县衙,杀掉不肯起事的各县县令;闯进军营,除掉秦朝驻扎各县的屯长、都尉。各地农民也拿起锄头镰刀,云集相应,纷纷投身到这场推翻秦朝的滚滚洪流之中。

当周文兵临函谷关之时,麾下已经有将士近三十万,战车千乘。风头气势,一时无二。

但周文军的致命伤是:一,周文毕竟只是个口才了得的小人物,对用兵打仗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二,周文军中的士兵都是一些不满秦国苛政的民众和农民,周文军向西一路攻城略地、攻无不克凭的是人数优势和关东民众的滔天反叛之心。

有时候,一头狮子领导的羊群可以打败一只羊领导的狮子。

与用兵行家章邯比起来,周文只能算一只“绵羊”。虽然彼此在数量上能打个平手(章邯军与王离军的总数加起来也是近三十万),但军队领导者素质的高下决定了战争胜负天平的走向。

周文军在杀入关中,兵至戏水的时候虽然气势达到了顶点,但已经是强弩之末。

这关中毕竟是秦国经营了八百多年的大本营。关中的民众虽然也饱受秦朝苛政的磨难,但对这群杀进关中的“外乡人”更是有着很大的反感。

关中民众的思想都是很朴素的:这群打着“推翻苛政”旗号的“外乡人”为了筹措粮草往往肆无忌惮地烧杀劫掠。在鱼龙混杂的周文军中,宵小之徒大有人在。他们入室劫掠,欺辱妇女的劣迹更是深深伤害了关中民众的心。

周文在派人鼓噪关中诸城反叛之时,再也没有像在关东那般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好光景”。迎接他们的是紧闭的城门和敌视的目光。

在天时地利,民心向背都不利与己方的情况下,周文的失败已经是指日可待。

王离军和章邯军在戏水布下钳形之阵,有效地遏制住周文军的攻势。

在派人不断袭扰周文军后方的同时,章邯还派人四处联络关中诸城的县令守将。章邯命他们安抚百姓、坚壁清野,彻底断绝周文就地采集粮草的一切可能。

在相持一个多月之后,周文军因为天气转冷、后勤补给困难、粮草不足而被迫撤退。但由于上的指挥失误加上各级将官的失职——“撤退”变成了“溃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