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部分 (第1/4页)

不佩服李休的才能。

“走吧,我看书也搬的差不多了,我带你们去书院里转一转!”崔干这时再次开口道,郑仲与崔复安都有官职在身,平时也根本没时间来这里,今天也是第一次来,他做为这里的山长,自然有义务带他们参观一下。

郑仲和崔复安自然也是求之不得,于是在崔干的带领下,他们在书院里转了转,整个书院建在一座小山的山顶上,这座小山的顶部平坦,足够容纳一座书院,而书院里也分为教学、住宿等区域,不同的区域之间也有明显的分隔,有些一世家的人已经住进来熟悉一下环境,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书院的先生,剩下的则是一些将要在这里上学的学生,毕竟这里是世家开办的书院,所以一些世家出身的学生也根本不必经过考核就可以入学。

最后崔干三人再次来到藏,然后登上这座居民楼的最顶层,这里也是学院的最高点,站在这里可以眺望方圆百里,山下的农田与道路也是清晰可见,只可惜周围还有几座比这座小山还要高的山峰,否则他们三人中说不定会有人做出“一览众山小”的诗句,那可就没后世的杜甫什么事了。

“咦,山下那些人也是来书院的吗?”正在这时,忽然崔复安指着山下的一条山道惊讶的开口问道,只见那条山道上拥挤着不少的行人与马车,看起来就像是一群蚂蚁在山路上缓慢爬行一般。

听到崔复安的话,郑仲也探头向下看去,结果发现这支人马好像还拉着不少的东西,不过看他们前行的方向,并不像是往书院这边来的。

“那些应该是宫里的人,附近有一座陛下的行宫,听说最近天气炎热,陛下想到行宫中避暑,所以这段时间经常有宫里的人往行宫里拉东西。”崔干看了看山下的行人,并不怎么在意的开口道,长安的皇宫设计的问题,每年夏天都特别的湿热,所以李世民也经常在夏天外出避暑,对此他也并不怎么在意。

“避暑?为何我们礼部事先没有任何的消息?”崔复安听到这里却不由得惊讶的开口道,李世民如果外出避暑,肯定需要他们礼部来安排,但他事先却没有听到任何的消息,这可就太奇怪了。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又是李休

皇帝外出避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是唐朝初年更是如此,这主要是因为长安太极宫的地势比较低洼,每年夏天的时候,太极宫中是又湿又热,从当年杨广时开始,太极宫中的每位皇帝都会在夏天出去避暑,这不得不说是长安城设计时的一大缺陷。

后来到了武则天当政,因为她对太极宫可能有阴影,再加上太极宫本身的缺陷,于是索性就将都城迁到了洛阳,从那时起,长安也就失去了都城的意义,而大唐的政治中心也开始向中原移动,洛阳也是从那时起,得到一个神都的称谓。

不过皇帝外出可不是一件小事,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人去安排,而礼部就承担着这个重任,刚巧崔复安就在礼部担任着郎中一职,虽然比尚书和侍郎要低几级,但也是正五品上的高官,所以每次李世民外出避暑,他也都会事先接到消息。

“你们礼部竟然不知道陛下要来南山避暑的事?”崔干听到崔复安的回答也不由得震惊的瞪大了眼睛,心中也闪过几分不好的感觉。

“是啊,我记得陛下在去年的时候,本来决定今年去九成宫避暑的,但是去年皇后去世,陛下当初经常与皇后一起去九成宫避暑,结果今年就取消了,而且也没有说今年去哪里避暑,所以我们一直以为陛下今年不出去避暑了。”崔复安当下再次开口道。

“陛下外出避暑的话,复安兄他们礼部肯定是第一个得到消息的,可是现在他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如此说来,山下这些人很可能打着陛下避暑的旗号来掩人耳目!”郑仲这时开口道,说话时眉头也皱了起来,李世民已经是大唐皇帝了,他又有什么事情需要用这个办法来掩人耳目呢?

“兴谋你说的不错,而且我觉得陛下此举应该是冲着咱们来的!”崔干这时沉吟了片刻再次开口道,山下那些打着陛下避暑旗号的人已经活动好长时间了,至少他都记不清第一次看到这些人是什么时候了,毕竟之前他也没有注意,可是现在想来,这些人很可能就是李世民派来的。

“崔公既然说书院是从李休那里学来的,那么以他的才智,自然也能猜到咱们的打算,而现在咱们已经将书院的消息传了出去,陛下那里肯定也会有所动作,这也并没有出乎咱们的意料。”崔复安这时也点头开口道。

“不对,虽然我记不清山下这些人出现的最早时间,但肯定是在咱们将书院的消息传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