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略论《沧浪诗话》中的“别材”和“别趣” 林家英 光明日报 1986.3.25④

严羽“妙悟”说的审美特征 刘健芬 西南师大学报 1986.3 P102~107

“凡心”与“禅心”的搏击:论苏曼殊的爱情诗 邵迎武 徐州师院学报 1986.2 P111~113

1987年

胡适禅宗史研究平议 楼宇烈 北京大学学报 1987.3 P59~67

日本学者对中国禅宗文献的研究和整理 杨曾文 世界宗教研究 1987.1 P113~125

禅宗前后期思想比较研究 赖永海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7.5 P43~49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中佛教影响的研究 孙昌武 文学遗产 1987.4 P15~20

中国的艺术哲学:诗书禅一体化 日 福永光司 湖北师院学报 1987.3 P43~51

“诗禅相通”说略论 崔大江 华南师大学报 1987.2 P26~32

“筏”:谈禅宗与艺术 严善? 新美术 1987.4 P45~48

近年来佛家美学研究概述 王典宏 华中师大学报 1987.4 P98~102

“不即不离”说的美学意蕴 皮朝纲 四川师大学报 1987.6 P16~21

僧肇动静观辨析:读《肇论?物不迁论》 钱伟量 世界宗教研究 1987.3 P103~107

僧肇“三论”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 洪修平 世界宗教研究 1987.3 P92~102

般若学和唐宋诗论 徐季子 宁波师院学报 1987.2 P1~7

王梵志诗歌宗旨探求 刘瑞明 敦煌学辑刊 1987.1P78~82

略论寒山景物诗中的禅意 何西虹 山西师大学报 1987.3 P63~68

寒山子与寒山诗 钱学烈 深圳大学学报 1987.3 P26~34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与音乐绘画及禅学的联系 肖延恕 湘潭师院学报 1987.2 P16~21

从杜甫赞五台山诗看其佛教信仰 马斗全 五台山研究 1987.5 P25~26

柳宗元与佛教关系浅议 段景莲 河北大学学报 1987.2 P56~63

皎然交游考 肖占鹏 江海学刊 1987.6 P87~91

关于佛教与晚唐山水诗的综合思考 胡遂 求索 1987.6 P89~92

禅宗思想的民族化与中晚唐僧诗的繁荣 黄新亮 益阳师专学报1987.3 P73~77

苏轼的诗与禅 彭曼青 华声报 1987.9.25④

从《前赤壁赋》看苏轼与佛学 黄进德 扬州师院学报 1987.1 P84~89

“妙悟”新识 张晶 宁夏社会科学 1987.2 P95~100,73

《传灯》中的唐五代佚诗考 张靖龙 温州师院学报 1987.1 P55~56,49

“蛙跃古池内,静潴传清响”:谈芭蕉俳句中的禅趣 张石 读书 1987.11 P82~87

1988年

“妙悟”与艺术直觉 王烟生 徐州师院学报 1988.1 P50~56

佛教顿悟说与现代直觉思维 李霞 安徽大学学报 1988.1 P101~104

诗与禅 李壮鹰 北京师大学报 1988.4 P35~46

略论禅与诗 孙昌武 社会科学战线 1988.4 P234~249

东方艺术美学体系中的“禅” 牛枝慧 文艺研究 1988.1 P19~24

佛典与中国古典散文 孙昌武 文学遗产 1988.4 P24~33

佛教与谢灵运及其诗 齐文榜 文学遗产 1988.2 P49~56

佛经翻译理论与中古文学、美学思想 蒋述卓 文艺研究 1988.5 P51~59

北朝质朴文风与佛教 蒋述卓 文艺理论研究 1988.1 P78~83

北朝文风的悲凉感与佛教 蒋述卓 广西师大学报 1988.2 P4~9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