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1/4页)

“朱玫会穷途末路,王行瑜可以争取过来,请两位相公不要忘记此事。”

继续干杨复恭曾经干过的事,这种事情不能忘记,一定要抢先一步,让杨复恭的功劳少一些最好,第一功劳不能留给他。

尽管有廖建文这个人在朱玫军中,但陈墨无法确定他是否在王行瑜军中,同时陈墨也不想让冰儿和清儿的父亲发生什么危险。操作的事情陈墨不管了,他知道王行瑜一定会背叛朱玫,因为王行瑜早已知道朱玫必败,所以勾搭王行瑜的事情告诉萧遘、杜让能就足够了。

还有魏玉霆和魏越,人的感情就是这样,有很多不舍,哪怕是暂时离别也一样。一帮太医署的弟兄和同事那里不用去了,都在前线的伤兵营在忙,而忙得不可开交,对他们还是比较放心,陈墨怕自己去了还要耽搁时间,干脆就不去辞行了。

汉中通往外界的栈道有很多条,比如暗度陈仓的陈仓栈道、褒斜道、子午道、金牛道、米仓道、党骆道、连云道等等,这些栈道四通八达。有的险峻异常比如金牛道,金牛道又叫蜀栈,金牛道是川陕的交通干线,北起陕南勉县,南至四川巴中大剑关口。此道川北广元到陕南宁强一段十分险峻。诗人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

陈墨需要走的是子午道,子午道的北口就是长安县境内的子午堡,南口则是在洋州。这条曾经的荔枝道全长近千里。汉代的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贬到巴蜀地带做汉王,就是沿子午道返回汉中。途中他听张良的主意,烧了走后的栈道,以防止项羽南侵,又可使项羽不疑心刘邦会北上。

正是雨季,在淋漓不停的细雨中,陈墨一行千人离开兴元府向东直奔洋州。

身边的护卫一个不缺,而且人人有马。因为还有百里的平坦道路可走,正好由魏越前来送行,随后,这些战马要在洋州被魏越带回兴元。洋州城东二十里的龙亭镇。

一行人停住战马,士兵们开始收拾一路的必备物资,魏越也开始和陈墨告别。

龙亭就是一个小小的官驿,这个官驿的职能是阻挡心怀不轨的人踏上栈道,同时也是为了保护驿路的畅通。子午栈道属于国家驿道,由于这百年来战争不断,因此这条栈道管理的非常严格。凡经行此路者,都必须持通行证注明其身份,及所带物品名称、数目等才可通过,否则,关卡一概扣留。

“兄长一路顺风,注意安全,小弟不远送了!”

“行了,别这样,陛下很快会回到京师,到时候开怀畅饮。”陈墨看到魏越眼圈发红,赶紧宽慰。

话说的容易,真实情况可没那么简单,不要说距离的遥远,就是结束这场战争还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恐怕皇帝回不了京师,这注定是一次很长时间的离别。

自认识陈墨后不久,陈墨就是魏越的主心骨,他的离开让魏越感到了心中的失落。想一想在一起的日子,再想一想要很长时间见不到陈墨,魏越难免一阵悲从心来。

想不到外表粗犷,敢作敢当的魏越有这样多愁善感的一面,陈墨拍了怕魏越的肩膀:“男子汉流血不流泪,这不是永别,现在的局势阿越也知道,用不多久我们就会在京师会面。到时候阿越说不定再立新功,成为大将军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知道,也一定奋勇作战,决不让兄长失望,我们。。。京师见!”那份不舍之情周围的人都在看,魏越也有些不好有意思了,立刻改变了状态。

“保重!”陈墨也不啰嗦了,他伸出自己的右手。

两只大手紧紧握在一起,那暴起的青筋代表着兄弟之情,也代表着必胜的决心。

第152章 示警

在龙亭驿踏上栈道,开始的一段路程很平坦,五百人不到天黑就行进了四十里。

不能在继续前进了,前面歇脚的地方距离太远,这个槐树关正好作为一个第一个歇脚点。

槐树关地方不大,守卫者也不多,只有区区几十个人。陈墨等人一身军将打扮,不但带着文书,还带着众多的武器。这些大兵可不好惹,槐树关的驿将和驿卒很谨慎,赶紧照应。

按照规定,陈墨等人的吃饭问题需要槐树关来给解决。槐树关不穷,但粮食不多,过了很久,槐树关的驿将才带着一些百姓和粮食跑回来,陈墨等人的晚饭算是解决了。

“高驿将,这个驿看来维持的也不容易,平日间官方的来往都要管,是朝廷,还是地方负责补充这项度支?”饭后,天还带着微亮,陈墨干脆和姓高的驿将聊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