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营,需要对下属进行合理授权,而在授权时,领导应该警惕出现授权不当的行为。

第一,警惕打着授权幌子的假授权。

有些领导为了表现自己的民主,在组织中宣布进行授权。然而,由于不清楚怎样进行授权,授权应该把多少权限交给别人,授权的对象是谁等问题,他们的授权并没有真正取得成效,这种授权可以被称为假授权。

假授权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对员工进行越级指挥。这种领导者虽然已经公开宣布将某项权力授权给某位下属,但在这位下属执行所被授权的职责时,授权给这位下属的领导者却常常插手这项工作,有时甚至直接指挥这位下属的直属员工,这就导致这位下属无法有效运用手中的权限。同时也使该位下属的直属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从谁的指挥。最终,该项工作在被授权后反而更无法得到正常开展。

(2)事无巨细地过问已经授权出去的工作。在完成某项工作的授权后,实施授权的领导却要求被授权的下属必须时刻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导致该下属无法充分行使权限,最终的领导权还是被领导者控制在手中,使该下属成为完成该任务的傀儡,严重地打击了该下属的积极性。

(3)领导虽然口头授权,但没有出台授权制度,导致接受授权的下属在不明确自己权责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为了完成任务,下属只好不时请示领导的意见,而一旦出现问题,领导会严厉追究这名下属的责任。这种不能行使权力的授权,也属于假授权。

无论是哪种方式的假授权,领导所作出的授权只停留在表面,非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时反而会使工作更加难以开展。因此,领导要想有效发挥授权的积极意义,就必须避免假授权行为。

第二,警惕授权给错误的对象。

如果授权给合适的下属,可以使领导者减轻压力,使得工作完成得更加有效率。但如果将权力交授给错误的人,不仅不会减轻领导者的负担,还可能使该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甚至给企业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授权给错误的对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现:

(1)接受授权的员工对授权的工作或者岗位不感兴趣。比如:有些下属只对具体的专业工作充满热情,而对管理职位却缺乏热心,如果强行将某项管理职位交付给这种性格的下属,则只会激发该下属的抵触情绪。从提高员工积极性的角度考虑,这项授权便是一次失败的授权。

(2)接受授权的员工暂时不具备授权工作或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比如:企业在任命财务经理时,选择一位刚刚大学毕业来到公司的财会新人,显然是不太恰当的。财务经理这一岗位对财务知识、实践经验以及人事问题等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任职者经过实践和时间的双重检验。起码在短时间内,这位新人并不具备财务经理这一岗位所要求的能力。

(3)接受授权的员工对领导所授权的工作或者岗位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比如:企业任命从未从事过营销工作、对营销一无所知的财务或者行政人员来担任营销经理的工作,即便这位接受任命的人员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营销经理这一岗位的能力要求。

无论是哪种情况,授权给错误对象所产生的积极意义都远远低于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领导者在进行授权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授权职位以及接受授权者能力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从而实现授权工作或岗位和接受授权者之间的高度匹配,充分发挥员工的实力。对于那些实力尚不明确的新员工,一定要在了解其实力后作出适当的授权。

第三,警惕授出的权力过大。

授权是一个过程,应该逐步完成,如果一下子将权限全部授给下属,被授权的下属一下子接受过大的权力,只会让他无法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这样容易导致各项工作之间出现断层,企业无法正常地进行运营。同时,由于授出的权力过大,普通员工也无法在短期内熟悉和适应新领导,这样很容易在磨合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对企业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要想避免出现以上这些情况,这就要求授权者在授权时把握好授权的度,适当地将权力授出,授给适当的人,这样才能取得授权的积极效果,使员工以及整个企业都实现更好的发展。

第七章

目标管理:

没有目标的员工会变成无头苍蝇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一种自我控制性的“目标管理”思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