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即将到来,陈墨当然要见一见。

远远看到陈墨一招手,韩全海赶忙跑到陈墨近前:“待诏。”

没有回应韩全海,陈墨转身来到宫墙前。

韩全海迈着小碎步赶紧跟上,士兵迅速腾出一个空间,陈墨扭过头:“我不管是谁,只要一个顺利平静的过程,大唐禁不起风浪,明白吗?”

低头哈腰,韩全海赶紧道:“待诏深明大义,我大唐就是需要待诏这样的忠心臣子,鄙人五体投地。”

“平静才是天下之福,百姓之福,韩内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陈墨就像自己所说的,他很平静。

韩全海向前凑了凑:“静难军与保大军会得到照顾,请待诏放心。”

这就是交换的条件,也是政治的延续,杨复恭为了度过这个最关键的一环做出了妥协,只是没有具体内容。

要动昨晚就已经行动,何必等到现在,陈墨点头:“静难军与保大军保持原状,该受到照顾的地方必须受到照顾,韩内侍去吧。”

韩全海继续低头哈腰:“待诏说得对,我大唐不能乱下去了,还是待诏最忠心为国!”

没有再说话,陈墨一挥手,韩全海立刻再次施礼,随后转身离开。

。。。。。。

太极殿。

素缟充斥,官员在按部就班的祭拜,皇族守在巨大的棺椁两侧。

杨复恭出现了,他的身后是几名大宦官和寿王李杰。

恭恭敬敬的进行了祭拜仪式,垂下几滴眼泪,杨复恭直起身:“陛下遗愿,请寿王殿下监国!”

“请寿王殿下监国!”几名大宦官早就有默契,在杨复恭话音一落的同时,立刻开始对寿王李杰跪拜。

要的就是这个时机与效果,大庭广众之下,只要这个过程。监国就是临时行使皇帝权利,当监国者真的被确定,政令发布,谁也无法改变。

无论是殿内正在祭拜的官员,还是殿外正在做准备的官员,一片惊诧。

这根本不符合规程,杨复恭显然要把监国的权利强加在寿王李杰头上。

“不可!万万不可!陛下没有遗诏,监国之事无比重大,事关社稷,应该在政事堂进行公议!”殿内几名官员立即反对。

杨复恭早有准备,他厉声道:“陛下临终前已点头同意寿王殿下监国,难道尔等要违抗陛下遗愿吗!”

这。。。是实话,光启皇帝真的在临终前点了头,至于是不是同意了让寿王李杰即位谁也无法说清楚,皇帝当时已经处在弥留之际,他的真实遗愿恐怕会成为历史谜团。

“请寿王殿下监国!”宦官们不敢再等,立刻继续。

“杰何德何能?不敢受!”没等其他人反应,寿王李杰开始推辞。

“寿王殿下英明神武,请监国事。”

“还有太子与吉王殿下,监国事理应公议!”文官们反应过来,一些在殿外的人赶紧进殿。

“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寿王殿下暂监国事!”内官们可不不管文官的反对,齐声大呼。

在争执的同时,谁也没想到太极殿前的禁军士兵也参与进来。正在外面安排丧事,当三位宰辅带着大量官员出现在太极殿门前,竟然被禁军士兵阻挡在了外面。

这是历史的重现,在历史上杨复恭就是这么干的。

陈墨远远地观望着,以三位宰辅为首的文官拥在太极宫前拼命的要进入,禁军士兵就像后世的防暴警察,组成几道厚厚的人墙,任凭打骂,绝不还手。

有些搞笑,禁军士兵自不敢和这些朝中大佬动手,场面很火爆,冲突却无法升级。

吐沫横飞,这些文官毕竟讲究身份,除了平平无奇的叫骂,也没有什么过分的污言秽语。叫骂和指摘声传入太极殿,杨复恭满意极了。

禁军还是在观军容使的领导下,陈墨只要不动,这些文官掀不起风浪。隐隐的,杨复恭感觉到陈墨这个人有些可爱起来,尽管他当初被陈墨压制的自己死死的,也曾经让自己很没脸面,可在这种情况下没出手说明他还是比较识时务。

强行监国还在继续,文官们一直在反对。

经过最初的激烈反对,文官们很快反应过来,不能耽搁祭拜过程,这对皇帝不尊重。随着各地节度使派来的使者进京,为了不耽搁皇帝的祭奠,文官们的声势在无奈中弱了下来。

路程不同,使者到达的日期也不同。朱全忠的使者到了,不久后河中与河东两地的使者到来。左睿派出的使者到来的同时,陇西郡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