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 (第1/4页)

第二句:“皇上您派去传旨的两个传旨官被常笑抓起来了,常笑连圣旨都给撕了!”

第三句:“皇上,常家门口汇聚了不少的官员和学子。”

这个消息是王统领在自己‘晕倒’之前便派人传回来的,所以还没有两个传旨宦官被常笑活剐了的消息。

眼见着崇祯神色瞬间数变,一众官员们尽皆皱眉,尤其是崇祯最后看他们的那一眼,那眼神之中蕴含着一丝不明的恶意,反正不是善意,皇帝眼睛之中有这种眼神看你,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那些方才还担心天灾兵祸的一众官员们,此时都开始迷惘起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似乎还和他们这些官员有关,而且,最重要的是,明明好似一只斗败了公鸡般的崇祯怎么忽然之间一扫颓唐,精神一下子变得好了起来?难道是有什么喜事?可是这大明朝风雨飘摇的,喜从何来?

一众官员们齐齐感到不妙,死死地盯着崇祯,虽然有些失礼逾矩,但好奇心已经使得他们顾不得这许多了。

崇祯却并未说什么,而是将身子靠在了龙座上,淡淡的看着下面的百官,似乎完全不打算说什么的样子。

这一下百官们都着急起来,有什么事儿你倒是说啊?没看见我们这儿正着急着呢么?

第三百七十二章 崇祯留人 经典菜肴

崇祯一句话不说,官员们一个个就有些站不住了,彼此偏着头,用眼神来对视交流,随即便是一个接一个的拨浪鼓般的摇头,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按理说,大明江山之中一切的事情他们这些百官都心中有谱,那里会出现什么问题,天灾还是兵祸这些都是有数的,朝臣们彼此交流一番,没有结果,那就说明,眼前的事情是突发事件,不在预料之中。

但能有什么突发事件发生呢?真他娘的邪门!

朝臣们现在已经看出来了,崇祯皇帝是不会说这件事的,一件事能够由禁卫军传递过来,那就说明是京师之内发生的事情,并且不算是太隐蔽,要不然也不会是禁卫军传递进来了。这样的事情,他们只要离开了这朝堂,便立即会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说不定现在他们府上的家丁正候在宫门外,等他们一出去就告诉他们呢。

一众朝臣,干干巴巴的站在那里,彼此都察觉到一丝不妙,直觉告诉他们一定出大事了,他们必须马上离开宫中,外面正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其中张老候爷的感觉最为不妙,张老候爷今年已经八十岁了,平时是不上朝的,今天是为了扳倒常笑扳倒他的宿年老敌常家才特意来上朝的,当然他并不用站着,崇祯体恤他,专门给他设了一张椅子。

张老候爷冥冥之中预感到一丝不妙,有些坐不住了,颤巍巍的站起身来,拱手道:“皇上,老臣年老体弱,实在有些打熬不住了,还请皇上体恤微臣,微臣请退!”

崇祯闻言,不由得呵呵一笑道:“张候爷不急,不急,老侯爷要是实在挺不住,那么就在宫中休息一下吧。一会我还有事情请教老侯爷!”

张侯爷闻言脸色微微一变,平时这崇祯怎么都得卖他几分面子,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这点面子都不给?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连他们都变化了模样!

张老候爷是不敢在宫中歇息的,虽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在某些方面完全是有心无力的状态,但宫中这种地方只要他没把自己阉掉,就不是他们能够住的,不然第二天便会有野史传记之类的东西骂他倚老卖老秽乱宫廷,他可担不起这个帽子。

要知道这朝廷之事从来都是真真假假的,真的能够说成假的,假的未必就不能变成真的,这些闲话说着说着弄不好就会成为皇家手中整人的把柄。

张老候爷无奈只得连道不敢,满心不甘的重新坐回椅子里。

一众朝臣本来在这里跪了一天,肚子也都饿得咕咕叫了,再加上事情有了变故,都心中揣揣肚中饿饿,本来因为彻底搞死了常家他们一个个都没觉得肚饿和口干,此时事情发生了转变,去了心中喜悦,一静下来,这些朝臣们各个感到十分难熬,肚子饿还没什么,关键是这一天没喝水了,口干舌燥的受不了。

一时间先后有官员请退,什么理由都有,堪称五花八门,什么内急,头疼,回家吃药,凡此种种,崇祯一样都没有准,全都老老实实的呆在朝堂上,死了直接收尸!

崇祯见大家无聊,便提议众人说一说最近吃过的好吃的,放松一下心情,没人都得说一个,说不好还不行,这一招太损了,一众官员们倒是不渴了,但这肚子里面叫声此起彼伏,搞得偌大的朝堂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