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26年1月1日,32岁的格雷厄姆成立了一个新的小投资公司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Joint Account)继续进行投资管理。1926~1928年间,格雷厄姆管理资金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远远高于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的上涨速度。

由于格雷厄姆的业绩非常好,他的公司的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3年以后,到了1929年年初,公司资金规模已从最初的40万美元上升到250万美元,上涨了6倍多,大部分资金规模增长都是投资收益,而不是客户额外投入的资金。这时格雷厄姆才35岁,他已然成了百万富翁。当时的美元可比现在值钱得多,那时的百万富翁相当于现在的半个亿万富翁。格雷厄姆踌躇满志,准备把公司做得更大,赚更多的钱。

令他没想到的是,1929年9月起股市持续大跌,10月29日,星期二,道琼斯指数单日跌幅达。这是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是历史上第一个“黑色星期二”,华尔街股市彻底崩溃。道琼斯指数于1921年从75点开始上升,1929年达到牛市最高峰381点,随后在“黑色星期二”之后的几周之内就跌到了200点以下,并于1932年达到了最低点—41点。在大跌之前,只想赚更多钱的格雷厄姆,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但没有及时撤离,反而逆市操作,结果越陷越深,最终濒临破产。在1929年1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自豪地拥有250万美元的资金规模,但在1929~1932年间(经济复苏之前),公司损失了70%。到了1932年年末只剩55万美元了。

许多客户开始全部或部分地抽回了本金。鲍勃·马罗尼就是其中之一,他要用这笔资金偿还其他债务。当鲍勃发现自己百万美元以上的投资几乎全部亏损时,这位意志坚强的爱尔兰人也不禁泪流满面。客户们基本上把钱都撤光了,格雷厄姆没钱可管,公司濒临破产,看来只能关门了。这个时候,多亏了格雷厄姆的合伙人纽曼的老岳父艾理斯·雷斯,他看到这两个年轻人打拼得不容易,于是决定支援他们,他拿出5万美元,给这两个年轻人来管理,这才使公司免于破产。

在1929年股市崩盘之后,很多股灾之前自以为很富有的人,突然发现自己快破产了,一个又一个投机失败者从证券公司的窗口跳楼自杀。股灾之前,格雷厄姆是百万富翁。股灾之后,格雷厄姆成了穷光蛋。1928年的大牛市,格雷厄姆税前收入超过60万美元,绝对是一个百万富翁。格雷厄姆过着有钱人的奢华生活,开着豪华的汽车,住着豪华的洋房。

第二章 安全第一(3)

1929年年初的大牛市顶峰,格雷厄姆在81街和中央公园西边一幢金碧辉煌的30层公寓大厦里,租了18层和19层两层复式的公寓套房,外加阳台。这两套房子共有10个房间,他自己都弄不清到底有几个浴室,靠近顶层的地方还有几个女仆的房间。房租每年高达万美元,租期长达10年。开始,他雇了好几个佣人,其中一个是男管家,兼做他的个人男仆。男仆的职责之一是每天给他按摩一次。但股灾之后,几乎破产的格雷厄姆只好削减庞大的家庭开支,退掉了豪华公寓,辞退了所有的仆人。他自己也变得特别抠门。原来他开着豪华汽车上班,股灾后他只坐公交车,有时甚至为了省几个小钱,宁愿多走两站路。在大牛市他大赚、大富大贵时,格雷厄姆还给母亲买了辆豪华汽车,专门雇了一名司机来开车。股灾大亏之后,格雷厄姆不得不卖掉了给母亲买的汽车,辞退了给母亲雇的司机。他告诉母亲:没有汽车和司机,也能活下去。

但是格雷厄姆自己却差一点活不下去了。富人和穷人是个相对的概念—纽约的穷光蛋可能是非洲的富翁。而且对几乎所有人而言,当他失去4/5的财富后,不管他还剩下多少钱,他都会认为这是一场灾难。格雷厄姆说:这么多的亲戚好友把他们的财富托付给我,现在他们都和我一样痛苦不堪。你们可以理解我当时那种沮丧和近乎绝望的感觉,这种感觉差点让我走上了绝路。在1932年寒冷的初冬,格雷厄姆写了一首小诗表达了他当时绝望得想要自杀的心情:

静静的,软软的,一如轻丝般的飞雪;

死神亲吻着孤独的人心;

它的触摸冷如冰霜,但总比无尽的忧伤好;

它的长夜一片漆黑,但总比不绝的悲痛强;

那灵魂不得安宁的人啊,何处才是你安息之地;

那可怜的雄鹿啊,你又怎能逃避丛林中的追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