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页)

通过一系列的试验,NASA在阿波罗10号飞行试验结束后,宣布阿波罗11号将执行载人登月任务。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离开月球飞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点火发射,参加这次登月任务的航天员是:内尔·阿姆斯特朗、布兹·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1969年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0点56分???,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首次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

此后,NASA又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飞行,除了阿波罗13号因为在赴月途中,服务舱氧气箱发生爆炸,被迫返回地球外,其它飞行均获得圆满的成功。但13号的飞行也显示了阿波罗计划极强的应变能力,发生紧急情况时,地面指挥人员经过周密的研究,指示停止登月,最后航天员靠登月舱的动力、水、空气及食物绕过月球返回,安全回到地球。

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5月肯尼迪总统宣布开始到1972年12月结束,历时约年,工程共耗资255亿美元,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企业、研究机构参加,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计划能在规模和资金上超过该计划。它的成功和取得的成就,在政治、科学和技术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阿波罗计划所取得的很多技术成果,不仅为后来的航天计划奠定了基础,而且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航天史上,这“巨人的一跃”,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登月计划:苏联的登月计划

在登月计划中苏联似乎没有采取什么动作,西方对此一直有种种猜测。事实上,苏联曾经制定过登月计划,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进展缓慢,加上政治上的考虑,该计划被中途放弃了。

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直到20多年后才被外界证实。1989年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几位教授访问苏联,在莫斯科航空学院亲眼见到了当年登月计划的一些设施。1990年5月,当年登月计划的主设计师米申应邀来华,也证实了60~70年代登月计划的存在。 。。

1960年,科罗廖夫设计局开始研制超级运载火箭H…1,西方称之为N…1,该火箭的初衷是向火星发射无人重型探测器。由于受美国制定阿波罗计划的影响,苏联政府决定抢在美国前面将航天员送上月球。于是1962~1964年,科罗廖夫设计局按登月计划对H…1火箭进行了多次改装。

1964年8月3日,苏联通过《关于月球和宇宙空间考察工作的决定》,规定了登月计划的具体任务和期限。要在1968年前实现载人月球登陆考察,计划的全称是“H1…Л3”。计划中“Л”是俄文单词“月球”的第一个字母,西方也将该计划称为N1…L3。

H1…Л3计划使用的H…1运载火箭采用了多级并联方案,这是由于苏联一直没有解决单燃烧室大推力发动机发面的问题。火箭主体是常规推进剂——液氧和煤油的三级火箭,总长约100米,最下面长长的锥体是火箭的第一级,底部最大直径米,由24枚到36枚火箭发动机并联而成。发动机分内外两圈布置,4个游动发动机控制火箭的姿态变化。第一级最大推力可达4500~6350吨,比土星5号3450吨的推力大了很多。第二级装有8台发动机,总推力约1432吨,第三级装有4台发动机,总推力约320吨。

第三级的上面是一个助推火箭和一个助推制动火箭,这两个火箭保障飞船飞往月球并使之进入月球轨道。飞船在火箭的上部,由登月舱和月球轨道舱组成。月球轨道舱是由联盟飞船改装而成,带有一个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以乘坐2名航天员。助推火箭上面的四部分构成了Л3系统。

发射前几小时,两名航天员进入月球轨道舱,进行最后的检测后,火箭点燃。火箭的前三级将上部的Л3系统送入地球的近地轨道。然后Л3系统内的助推火箭启动,开始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的转移。接近月球时,助推制动火箭开始工作使飞船减速进入月球轨道。不久,一名航天员从月球轨道舱经过舱外转移到登月舱,登月舱与月球轨道舱分离并向月球降落。与阿波罗号一样Л3系统的登月舱也由4条腿的缓冲支架支撑,实现平稳着陆。月球表面的任务完成后,登月舱靠自身发动机离开月球,同样也将4条腿的支撑结构留在月球上。登月进入轨道后,与月球轨道舱会合对接,航天员回到轨道舱。此后两舱分离。两名航天员一起返回地球。

H…1火箭试验记录

试验时间 结果

1969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