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2页)

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教育和医疗的普及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绵长的海岸线,成为与有活力国家联系的纽带。只要政治稳定、政策正确,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因为它确实拥有发展的条件。1978年以来,中国重视政治的稳定,推进经济改革开放的正确政策,结果取得了高水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正在牵引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一点都不奇怪。问题是,中国的经济崛起,是否意味着近邻的贫困化或某种“零和博弈”?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中国经济的出口产业,大部分由附加价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完成。对于以技术集约型企业占有产业核心位置的日本来说,中国不是威胁,相反日本和中国的经济是互补性的。

中国至今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进口国,但中国的对日出口增加并不造成威胁,在两国处于互补型关系的情况下,中方的出口量增加将促进日方在工业机械、零部件、原材料等领域的对华出口。

另外,即使是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也有复杂的背景。第一,在华日本企业或合并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少;第二,使用日本或第三国(例如东盟各国)生产的零部件的制造很多;第三,考虑到日本企业倾向于研究开发、海外市场开拓、品牌战略、后续服务等附加价值高的知识、信息集约型的业务,这意味着两国之间的竞争关系就更小了。

当然,日本通过技术革新和价值创造,必须坚持不懈地把波浪线往右推动下去,否则两条波浪线之间重叠的部分将不断增加,两国经济互补关系也将逐步变成竞争关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日本走向何方?(1)

冷战的终结、“9?11事件”、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等,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世界日益需要实现和平与繁荣的新的智慧和方法。难民问题、民族纷争、恐怖主义等问题,正在“威胁”着国家利益和势力均衡等概念。国际组织、跨国企业、非政府组织、恐怖组织、民族分裂主义集团等“非国家行为体”,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繁荣产生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国家利益相对比,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化的大趋势,今后将持续一段时间。可是,这并不意味着,“非国家行为体”能够代替国家的作用。在世界流动化、陷入混知己的状况下,为确保国民的安全和安心,实现经济繁荣,国家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问题在于,国家(政府)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能否充分发挥应有的“治理”(governance)功能?什么是国家利益?为实现国家利益,政策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手段有效合理吗?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动员全民思考,回答这些问题。

日本正站在重要的“十字路口”,经济结构改革或修改宪法争论就是“十字路口”的象征。日本能否选择正确的道路?经济和社会能否重新恢复辉煌?关键取决于政治。再次回顾战前和战后的历史,重新沿着认识和平、繁荣走下来的战后路线何等深刻的基础上,在变革成为大趋势的世界潮流中,如何实现和平与繁荣?这才是政治的最大课题。政治家发挥领导作用,构想长期的国家战略,团结国民,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那么如何产生如此具有领导能力的领袖呢?重要的是,每一个国民参与政治的自觉和冷静的国家利益论争。国家利益论争绝不仅仅停留在外交层面上。外交和内政日益一体化,它们也在左右由军事、经济、文化等组成的综合国力。日本的国家贷款正在增加,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的进程造成劳动力不足,医疗和福利成本也在上涨。犯罪事故增多,社会的安全和信心受到损害,守法精神或伦理观逐步丧失,学校、单位等学习、工作环境恶化等,正在普遍引起争论。贫富差距正在拉大,地方的衰退也是个大问题。综上所述,日本正处于战后最困难的时期,这是毫不怀疑的事实。

在这种局势下,日本每一个国民都要正视,思考日本所面临的问题,比如国家和社会的任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公私间的关系、城市和农村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教育模式、劳动的意义等,因为这些话题都关系到国家与国民的安全与繁荣,也就是国家利益。日本的综合国力正在下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变化。简单依靠传统的安全保障或经济政策是不够的。日本需要的是正确认识世界形势的变化,拓展想象力,落实大胆的改革,把外交和内政水平提升到新的台阶。

作为外交官,我常年在海外工作,亲身感受到在国内生活时根本看不到的东西——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形象。它们不仅是日本外交产生的影响力,而且也是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