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部分 (第1/4页)
他是不太信任叶松的,在家养着可以,可不代表可以让他来负责迎来往送。
此时,叶松一脸惭愧,看着叶春秋,期期艾艾地道:“是你大父……身体不适……”
叶春秋淡淡地道:“嗯,知道了,二叔去歇息吧。”
叶松只得泱泱地准备要走,却突然驻足,道:“这姓卢的很不简单。”
“嗯?”叶春秋看着叶松,不由道:“二叔知道什么?”
叶松道:“他一来就问春秋去哪里了,我说理应是在练水师,他就说贸易的事,我不敢接茬,毕竟这些事,我也不懂。而且,他是鄞县人,我听说……听说卢家在宁波,做的是大买卖。”
大买卖的意思,宁波人大抵都是知道一些的,寻常的买卖怎么能叫大买卖呢?真正的大买卖,无非就是暴利行业罢了,而在宁波,真正的暴利就是走私。
因为朝廷海禁,大明的特产运不出去,所以造成了海外商品的紧缺,甚至大明的瓷碟子,这种不值多少钱的货物,在倭国、南洋,甚至是后来的佛郎机,则是相当于艺术品的存在,以至于在历史上,欧洲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东方的瓷器,甚至只是碗筷,陈设在家中当做装饰,而且多在贵族之中,很是流行,一个小小吃饭用的东西,却成了最上佳的装饰品,这和老祖宗们在厅堂里放置玉璧的效果差不多,足以显见,瓷器、丝绸之物出了海之后,是何等的天价了。
据叶春秋所知,一个瓷器,在大明若是一两银子,转手到了倭国,则是五十两以上,若是南洋或者是其他偏远的地方,价值就更高了,便是一百两,也并非没有可能。
叶春秋在宁波也生活了不短的时间,这些事又怎么没有风闻呢?
事实上,大明开海反对得最厉害的,多是江浙一带的世家大族,因为一旦开放了海禁,寻常的商贾,甚至百姓都可以出海,就意味着大量的丝绸和瓷器可以源源不断地送至外藩,这样一定会造成价格的暴跌。
这就如美国禁酒的时代一样,若是酒水敞开来卖,对于黑手党们来说,反而是没有好处的,越是禁酒,黑手党就可以借此贿赂地方官员,为议员提供资金,在他们的保护之下,将私酒的价格翻上许多倍产生暴利。
(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十九章:夺利(第五更)
越是禁止,价格就越高,这是常识,而往往被禁的,多是一些寻常百姓,因为寻常百姓或者商贾敢下海,一旦抓住,就是杀头。
可有的人却是未必了,比如某些豪族,他们本身就有极大的影响力,朝中有人不说,便是在地方上,也是地方官仰赖的角色,这样的人,海路的巡检司敢去盘查吗?
于是乎,走私就产生了,比如卢家这般的,他要走私,谁敢阻拦?这种走私,完全可以用光明正大来形容,但凡知道底细的,都是噤若寒暄,绝不敢声张,而后一船船的丝绸和瓷器就这么在海贸过程中倒手,转眼之间,便产生数十倍乃至百倍的暴利。
此时,叶松又道:“方才我在一边旁听,听到镇国府的贸易特许,又想到这卢家的背景,就觉得不对劲,我斗胆一言,若是当真镇国府有贸易特许,岂不是砸了卢家的饭碗吗?卢家的饭碗若是砸了,他又怎会如此客气地登门拜谒呢,还有,他还送了礼来,礼单很丰厚,玉璧就有两副,还有……”
叶春秋一下子便明白了,随机道:“他是来试探的。”
叶松点头道:“对,理应是来试探的,毕竟镇国府的贸易特许下了诏书,他怎么能反对呢。不过……我瞧着没这样简单。”
当然不会有这样简单,叶春秋心里想,垄断一旦打破,定价权就不是走私商人垄断得了的,像卢家这样的人,应该不少,他们绝不只是自己挣钱这样简单,理应许多关节都是有过打点的,说穿了,既是暴利,成本也是不小,一旦镇国府大规模地进出口货物,这些走私的大户,不破产就怪了。
这种走私生意,往往是通过各种关系网牵出来的,很不简单。
叶春秋想了想,道:“命人把礼物退回去吧,告诉卢家,就说礼物太贵重,我们消受不起。”
“好。”叶松很干脆利落地点头应下。
也就在此时,叶春秋看叶松的目光也变得少了一点严厉,其实父辈这三个兄弟之中,老爹是书呆子,三叔有点儿浑,这二叔显得更干练一些,若不是当初大房和二房的矛盾,叶松只怕在叶家早就独当一面了。
这一次,似乎他是想通了,他们父子没别的路走,唯有死死地巴结住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