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1/4页)

我只得再次派人去打听,同时努力忍住破口大骂的冲动。

在我的翘首盼望中,探消息的人终于回来了,才刚刚禀告了一句,我就难以置信地睁大了眼睛。

东安公司马繇领的人现在还在街上走?我没听错吧。

难道他们不是去平叛,而是去逛街闲玩的?

他上午辰时初刻奉命从宫中出发,现在已经快到巳时了。

也就是说,他已经在街上逛了两个时辰了。

而正常情况下,从皇宫大门步行到杨府,也只消一柱香的功夫。

我问那人:“东安公他们是怎么走的?”

能走出这样的速度,也是奇迹了。就是一边走一边数蚂蚁,这会儿也该数到杨府了吧。

那人答:“东安公的队伍一路走走停停,沿途不断地派人打听杨府的消息。”

“打听什么消息?”

“就是杨府到底有多少人马准备迎战啊。”

“打听的结果呢?”

“杨府门前静悄悄的,什么人马都没有。”

“既然这样,那他为什么不快点走?”

“他说越是这样越可怕,搞不好杨骏是在模仿诸葛亮的空城计。”

我已经听得快要吐血了:“就算是吧,那他还怕什么呢?诸葛亮的空城计可是真正的空城。”

“呃,大概是怕杨家假装没人,实际上里面埋伏了弓箭手、刀斧手……”

真是个脓包,千真万确、地地道道的脓包!我怎么找了这么一个人来办这么大的事啊。

没奈何,我只得对那人说:“你现在马上坐车过去,告诉东安公,他要是还敢继续在街上数蚂蚁、磨洋工,我就有理由相信,他跟杨家其实是一伙的。”

那人点头领命而去。

直到三个时辰后,才又传来消息说,东安公的人马已经进入了杨府。

后来我才知道,也难怪司马繇那么小心那么害怕的,当时的情况的确有点危险。

那时朝中许多大臣都在杨府,这些人都是杨氏一派的,生怕杨家一倒,他们也跟着玩完,故而纷纷建议反制。

杨骏的主薄朱振提议,先起府中家丁火烧皇宫的云龙门,再拥立太子进据万春门。以东宫和禁军的力量,不难平息事变,反败为胜。

更有甚者,建议杨骏下令,让刘豫集合禁军,直接闯宫,捉拿我和皇上,然后拥立太子登基。

可惜杨骏实在太不中用了,他连曹魏时的曹爽还不如。事到临头,根本没有决断的魄力。

面对群情汹涌,他竟然晕头转向地只说了一句:“云龙门乃魏明帝所建,气势宏伟,烧了多可惜啊,诸公可有他法?”

众人一听,知道烂泥扶不上墙了,便四散逃命而走,留下他束手无策,在府内无头苍蝇一样乱走乱闯。

当时禁军统领刘豫也带着军队在城中乱窜。他隐约听闻了杨家的事,可又没有得到准备消息,更没有得到杨骏的任何指令。

正在慌乱之际,可巧遇上了他的亲密爱人裴危。

他立即奔过去向裴危打听杨骏的下落,要裴危带他去救杨骏。

裴危告诉他说:“还要你救什么,人家早就逃得没影了。”

刘豫一听慌了神。因为他是杨骏一手提拔起来的,万一朝廷把他划归杨氏党羽,要治他的罪怎么办?

他问裴危讨计,裴危就叫他去庭尉府投案,争取宽大处理。

刘豫一向对裴危言听计从的,当下真的扔下禁军,自己跑到庭尉府投案自首去了。

东安公司马繇听说刘豫投案了,这才放心大胆地攻进杨府,将躲在马厩中的杨骏搜了出来,一顿乱刀砍死。

杨济以及杨氏亲信大臣几十人,也无一幸免。

司马繇去的时候战战兢兢,等到完全控制杨府后,却又凶残毕露,刀下几乎不留活口。

那些人后来完全杀红了眼,不仅杨家遭到了灭族之祸,其余杨氏亲信,尽被抄家灭族。

一夜之间,洛阳城血流成河,五六千人身首异处。

那夜,我通宵无眠。

杀尽了对手后,我并没有胜利的快感,只觉得无限悲凉。

身处在政治风云漩涡中的人,其实命运都一样,一会儿被推到顶端,一会儿又被冲入谷底。

天堂与地狱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既然族灭了杨氏,就不能再留下小杨太后。否则,后患无穷。

事变发生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