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部分 (第1/4页)

果不其然,就听到“啪”的一声,康熙一拍桌子,怒道:“你冤枉?孟光祖不是你的奴才?出去游走拿的不是你的名帖?同地方督抚收受赠仪不是你指使?”

这一连串的喝问下,三阿哥已经是面如死灰,连求饶也不敢。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不要说他还有小辫子在外头,难道皇父要清算他?

过了半晌,三阿哥才扬起头来,带着颤音道:“皇阿玛,皇阿玛,儿臣……”

十六阿哥在旁,已经晓得大概。这诚亲王府的家奴孟光祖打着皇子府的名号,在外头招摇,他也有所耳闻。

看来,是有御史捅到御前。

事儿是好事儿,却是时机不对。那些御史们,看来也多少晓得些皇上的喜好,是见不得皇子抓权的,只是他们不会挑时候。

虎毒不食子。

就算皇父忌惮废太子,将太子的羽翼剪除干净,也没有将“欲求逼宫”的罪名安放到废太子身上。

八阿哥在皇父心里,固然比不得废太子,也是天家骨肉。

八阿哥薨了不到半年,丧子之痛未消,皇父慈心正盛,怎么会重责三阿哥。

果不其然,就听康熙冷哼一声,道:“你修书修傻了么?任由奴才在外头胡作非为,也不知约束,成何体统……”

京城,西山,卧佛寺。

今日赶上休沐,曹颙就陪同父亲来西山礼佛听禅。曹寅致仕这几个月,曹颙心里始终担心,怕父亲无聊、不适应。

因此,赶上休沐之时,他多时抽出半日时间,要不陪父亲下棋,要么陪他出府听戏。父子两人在一块的时间,倒是比过去要多。

心情好的时候,曹寅也会同儿子回忆回忆少年时。言谈之中,也是怅然若失,有所遗憾。他这辈子,为了“君恩”,为了“家族”,放弃理想喜好,随波逐流。

若不是生在曹家,只是寻常人家的儿子,他会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而后入翰林。他的心里,也想站在朝堂上,同天子百官商讨军国大事,建功立业,扬名立万。

今儿见天气晴好,春风怡人,父子两个就出了城,到西山卧佛寺听禅。

这里的大师傅早年曾在江宁清凉寺挂过单,同曹寅算是故交。听了禅,用了斋饭,父子两个离开时,曹颙想起智然,想要询问大师傅,有没有其消息;但是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当曹寅面提起。

出了山门,看着曹寅白发斑斑,曹颙心里叹了口气。智然进京这两年,他劝其还俗都是真心实意。

曹寅见儿子缄默,问道:“颙儿为九阿哥之事烦恼?”

曹颙摇摇头,道:“没有,儿子会记住父亲的交代,心里时刻不忘‘忠君’二字。”

这并不是曹颙的人生态度,却是他愿意恪守的处世哲学。

任何投机都有风险,只有摆出“忠君”的姿态,才能站得最稳当。

曹寅见状,甚是欣慰的点了点头,道:“这样甚好,只要守住这个,就算你偶有过失,也没什么干系。”

“嗯,儿子晓得了。”曹颙应了,道:“父亲,皇上看了儿子的折子,会允么?由内务府操纵金店,正经能赚上一笔。”

“允不允就不是咱们做臣子能决断的。不过颙儿还算是稳健,没有被银子晃花眼,晓得这个银子是捞不得的。”曹寅望向儿子的目光,越发慈爱。

曹颙苦笑一声,道:“买官卖爵,这不仅是坏名声,也容易担罪名。别说咱们家现下不缺这笔银子,就算缺,儿子也不会做这种埋祸之事。”

父子两个,也不着急赶路,一路闲聊,到了黄昏时分才进京。

才回府,就听门房禀告,署内务府总管伊都立到访,在客厅候了多时。父子两人对视一眼,晓得前面的事有着落。

曹寅点点头,吩咐曹颙去见客,自己则直接往二门去。

客厅里,伊都立带着兴奋之色,一个劲的往外头张望。

没有递帖子,直接就登门拜访,已是不合规矩。因同曹家有亲,他同曹颙两个又是多年同僚,所以没有讲究那个。

即便过来后,听说曹家父子出城还没回来,他仍是在这等下去,只因为迫不及待。

今日,皇帝的谕旨到了京城,命内务府与九阿哥、曹颙等人商谈京城“金捐”之事,由内务府与九阿哥主理。

这是伊都立委署内务府后头一件差事,自然是十分亢奋。加上这其中还有曹颙的事儿,使得伊都立心里踏实许多,知道是立功的时候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