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子里现在的经营情况来看,不说扩大就业,能不让现有的职工不下岗就不错了。

对减震器厂,萧太一绝对有把握在一年内让规模翻一翻,两年内至少翻上两翻,新增岗位,对大江摩托车厂的党委、厂委领导班子来说,绝对是个**。

其二,大江减震器厂现在闲置着,这可是当年花了国家最珍贵的美元外汇买回来的。

在那个时代,外汇对国家的珍贵程度对后世的中国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比如83年底,整个国家外汇结余不到一亿美金。在这个时代如果你能给国家创造外汇,你就是最大的功臣。而想花外汇去进口设备,相当于在政府心头刮肉。

大江摩托车厂当年好不容易争取下一批外汇,买了这批设备,结果现在这批设备却闲置下来。这让厂领导与江洲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是压力山大。如果能让批设备动起来,并且给予厂里一定的租金,厂领导班子对市委、市政府有所交待,市委、市政府对省政府也能有个交待。

有了以上两张牌,要想保留员工厂里的国企的身份,这就有了谈判的基础。最多在租金方面,萧太一向厂里予以一定让步,以换取厂子里的支持。如果有了厂子里的支持,市委、市政府那边问题就不会太大。

见萧太一一时半会不表态,包玉刚也不催促。这是个较为棘手的问题,但这也是他对萧太一的考验。他包玉刚也是个心比天高的人,要想他真心追随,光一个技术上的本事是不够的,还得有其他让他服的能力。

萧太一沉吟了一会儿,认真衡量了自己手中现在所有的牌,觉得应该有八成的把握说服厂里领导保留应聘到自己厂里工作的员工的国企身份,“这事,我来办,可能会有点小周转,但问题不大。“

“好,”见萧太一应承的这么干脆利落,包玉刚心头大石一落,看来这位萧老弟的能量不小。

萧太一向来为人低调,而包玉刚是从部队转业来大江摩托车厂工作的,所以一直没有搞的明白萧太一的身份。

“前面两个问题解决了,这事基本成了九成。第三个问题,对这两位老师傅来说,虽然不是关键,但也比较重要,那就是待遇问题,你出的工资不能比他两位现在低。这两位家里的情况你也清楚,都比较困难,需要钱来养家糊口。”

“这绝对不是问题。”对这个问题,萧太一那是相当的自信,“不但他们两位,所有进到我厂里工作的员工,我保证他们的工资在现在的厂里给的工资的基础上这第一年翻一倍,第二年在此基础上再翻一倍。”

听得萧太一说得如此自信,包玉刚禁不住放声大笑,“好,萧老弟,我包玉刚这一身160来斤,就全卖给你这个未来的大老板了。”

“一起努力,创造我们自己的事业。”

两只手紧握在一起,强劲有力、自信、互信。

“萧老弟,其他的事你来解决,我包玉刚暂帮不上忙,但拉赵德铭、王德平师父两位师傅入厂的事,由我来干,其他招人的事,你也交给我,我包玉刚在以前的工友中还是有点威望的,说话大家愿意听、也相信。”

“这事还真得交给你。不过在你去见两位师傅之前,我们俩还得做一个事,回厂里生产上十支我们厂现在的减震器,再生产上十只充气式减震器。你去见这两位老师傅时,得拿出一点能让他们真正信服的东西;而我嘛,要想说服厂里的领导,没点真凭实据的东西,也不行。”

吃过午饭后;萧太一二人又急冲冲的赶到减震器厂;在那里忙活了一下午;赶制了五套老式减震器、五套充气式减震器,包玉刚各拿了一套,而剩下的都被萧太一带回了家。

父亲萧山大书记是他首先要过的一关。

第十章 1月15日

对萧太一来说,1984年1月15日这一天,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一天。

前世的中国,自此以来,汽车行业就为外国资本打开了门户。同时对进入中国的汽车业外国资本给予了相当优厚的政策,如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行政命令。如有些外国资本,自进入中国后,自已赚得盆满钵满,但却从来未缴纳过任何税收,而自己仅提供了一部分对西方国家来说已过时的汽车技术,地皮是免费给的,厂房建设、设备购置款,那是政府以相当于无息的贷款提供的,市场不好怎么办,没关系,政府以行政命令的形式予以销售。

而对国内民间资本却一直采取歧视政策,不予许国内民间资本进入汽车行业,尤其是整车制造行来。这种政策的限制直到1997年才勉强解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