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1/4页)

“小姑娘是南方人吧?你们南方的地瓜小,没我们北方的香,我们北方该冷的冷,该热的热,阳光勐烈……”老大爷笑呵呵地说开了。

何亭亭反驳,“我们南方虽然常年不冷,但是阳光可比北方勐烈多了。我们一年里只有两个季节,其中夏天有九个月,天天大太阳,阳光比这里可勐烈多了,你去了,保准受不住。”

“哈哈,你们那确实热,一年到头都是大太阳也是真的,但是夏天台风多,雨下得特别大。不过也比不上南洋,我在那待了十多年,可比你们南方还热……”

何亭亭吃惊,“老爷爷你去过南洋?怎么回来啦?”

刘君酌见这一老一小还聊开了,便好笑地把钱递给老人家,笑眯眯地听着两人聊。

老爷子借过钱,一边找钱一边说道,“年轻时讨生活去过,我一个姑婆在那开中药铺,我帮她打了一年工,赚了点钱,后来就自己做生意了。”

他说到这里,眸光大盛,脸上有了一层光辉,原先的苍老和凄凉似乎都是幻觉,“说出来你们也许不信,当年我在南洋,不过几年工夫,就开了好几个店,还有两个公司,属于中上层的人家,生活比现在当官的还好。”

何亭亭吃了一惊,上下打量着老爷子,“那您后来是破产了吗?”

刘君酌也有点吃惊,这老人家如今看起来落魄得很,真的看不出他当年曾经有过那样叱咤风云的岁月。

“我怎么会破产?”老人家眼睛一瞪,娓娓道来,

“当时听说国家解放了,不打仗了,稳定下来了,还号召华侨回去建设祖国。我想着这是我的祖国,就带了钱回来了。你们年轻不知道,当时国家真是一穷二白,我带的钱捐出去,帮忙把我们那的中学建起来了。”

他的语气变得唏嘘起来,“后来不让过去了,我没办法就在老家娶妻生子,再后来日子就更不好过了。我一个儿子,是独苗,他们说成份不好,还不让他上学。我当时拿着捐款的单子找上校长,问他凭什么我出钱建学校,到头来不给我儿子读书!”

何亭亭和刘君酌听得唏嘘不已,相视一眼,都看到自己眼里的惋惜。

这是一个有本事的老人,这也是一个被时代辜负了的老人。

老爷子打开了话匣子,“好在现在我儿子还算有出息,来到首都做了小学校长了。不过啊,如果我还在南洋,他估计能去美国留学,比现在更有出息。”

他在南洋有一份很大的家业,供养一个儿子去美国读书完全不在话下。

何亭亭问,“那你在南洋的产业呢?”

“不知道落在谁手里了,希望是我那些表哥表弟拿到吧,不然便宜了外人。”老爷子摇摇头说道,但语气里也不见特别惋惜。

何亭亭却十分惋惜,那样一份偌大的家业,竟然说没了就没了。

刘君酌打量了老爷子一遍,“大爷,你家里情况不差,怎么跑出来卖地瓜了?”

“我是天生的劳碌命,没做事闲得慌,所以就出来了。”老爷子说完,又将话匣子放回原先的话题上,“当时我们村里十几个年轻人,还有邻近几个村子里,浩浩荡荡一大群人下南洋,可热闹了。”

何亭亭听着,觉得倒像偷渡去香江的盛景,便问,“你们是约好一起去的吗?”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326 这真是太有缘分了

“不是约好的。本来没多少人去,大家那时穷得连吃的都没有,哪里有钱下南洋?不过旁边一个省,离我们不算远,有个大地主,东家姓何,也要去南方,请人帮忙搬行李。以前的大地主,你们可能不知道,那是真的有钱,东西多得人都看不过来。”老爷子侃侃而谈。

何亭亭瞪大了眼睛,看了一眼同样有些吃惊的刘君酌,急问,“那大地主最后搬去了哪里?”

“你问起这个,我不得不说那东家有远见。”老爷子拿起一只地瓜撕开,顿时浓香扑鼻,热腾腾的雾气在夜里散开,他招唿何亭亭和刘君酌,“你们也吃啊,一边吃一边聊,咱们来个地瓜夜话。”

何亭亭闻着这香气,唾液开始分泌,便招唿刘君酌,“君酌哥,我们吃……”还不忘催促老爷子,“老爷爷,您继续说呀,那何家怎么有远见了?”

刘君酌一边点头一边拿起地瓜,把皮剥掉一边递给何亭亭,“小心点吃,有点烫……”等何亭亭接了地瓜,他才开始剥自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