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 (第2/4页)

,可是同一人?”汉生问莲心。

莲心躬身,“正是。”

汉生哦了一声。

刘墉的底细她早已经让莲心调查清楚,土生土长的北戎人,身份家世都无比清白,为人口碑才干倒还不错,只可惜晋朝的谍子。

“既然他要进国馆,便如他所愿。把线放一放,诱饵养肥了以后,说不定能钩上一条大鱼。”汉生道。

莲心躬身称是,眼角的皱纹因为笑容显得更深。

妩心入内,给汉生呈了一个蓝色的香囊,说是王后亲手为她和二位公子各做了一个,春末夏初最适合戴,今日正好送来。

“王后心思细巧。”

汉生赞了一句,收下香囊,随手佩戴在身上。

“准备一下,孤去一趟公子府。”

汉生忽然想起,王后前两日又一次有意无意提起过的二位公子的课业,便动了念要来看看,一路也没有乘坐轿辇,直接走着去了。

“斌儿,就你一个人在吗?你大哥呢?”

汉生进入公子府大门,首先进了商朝所住之处,发现空无一人,便来了商斌的房间。

虽然二位公子下了学,这个时间点应该是在用午膳的。

汉生进来的时候,商斌正在书房的桌案前,拿着一支笔在帛书上写着什么,嘴里念念有词,见了汉生,欣然搁下笔前来行礼相迎。

“儿臣见过父王。王兄策马去了,此刻不在府内。”

商斌跪地规规矩矩给汉生磕了头,抬起头不疾不徐说道,看着汉生的眼神亮晶晶,孺慕之情满满。

汉生笑着将他一把抱起,到书房前的椅子上坐下,让商斌坐在腿上。

“来,给父王说说你今日都学了些什么。”

商斌这才笑起来,扬起小下巴颇为得意道,“儿臣会写策论了。”

“哦?斌儿如此厉害?快给父王瞧瞧。”

商斌一骨碌从汉生腿上滑下,从书房后的架子上掏出一个木盒,盒中放了接近十卷写得满满的竹简。

他将这些竹简拿出,放在汉生面前的书案上。

“父王请看,便是这些了。”商斌小小的声音传来,笑得眉眼弯弯。

汉生打开一看,映入眼帘四个娟秀小字,“兵冶要略”。

原本只是笑着随意看看的汉生不自觉被这四个字吸引住,开始细细看起竹简。

商斌则趁着汉生看竹简的功夫,悄悄对身边的小内侍使了个眼色。

小内侍心领神会,斜觑了一眼汉生后,悄无声息退出了房间,朝外飞奔而去。

汉生认真看完了所有十余卷竹简,问商朝,“这十余卷,全是你自己写的?”

商斌用力点头拍了拍胸脯,“全是儿臣自己想的。”

“你为何会想到这些?”

汉生看着商斌的眼睛问道,她很不希望商斌是在骗她。

“父王曾下令设兵冶司,那时儿臣便有所感,兵冶一事原属于工部管辖,父王却下令在兵部增设兵冶司,由李司掌管,得父王如此重视,必然对我北戎很重要。于是儿臣开始关注兵冶一事,尤其是父王亲征以后,我与大哥在王城内等待父王那段时间常常见到战报传来,更感觉兵力于国的重要,陆陆续续写下一些见解。”

“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些,你比朝中许多大臣要强了。”汉生见商斌目光坦诚,语气沉稳,不由赞叹。

“父王过奖了,儿臣才疏学浅,这只是一些笔下空谈,儿臣只愿多学些真本事,有一日能够为父王分忧。”说着商斌似乎想到什么,连忙补充,“儿臣这些皆是课余所写,太傅所教课业不敢耽误,儿臣已学完了《列国传》,太傅新教了《大学》。”

“好孩子。”

汉生笑得欣慰,摸了摸商斌的脑袋,商斌低下头,显得很谦虚。

汉生又四顾看了看房间内的陈设,商斌的书房布置得十分简单,除了几盆绿意盎然的盆景,几乎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占地最多的是书案后满架子的竹简和帛书,再就是不远处的一个小榻,小榻上还有一床锦被。

第一九四章 捉襟见肘

见汉生盯着小榻望,商斌颇为不好意思的说,“有时候儿臣看书看得晚,懒得回房便歇在书房。”

“你这孩子,读书虽好也要注意身体,你还年少,可不能熬坏了。”

“儿臣记住了。”商斌低头轻声道。

“你这房间也忒俭省,不像是公子派头,倒像是穷书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