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自己不痛快,还引得许多后人一再地伤心落泪。而肺气足的文人则不然,像刘禹锡就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他眼里,秋景比春日更令人振奋。再比如晏殊之类不得意的文人,他们总是能找到排解悲伤、平衡心理的渠道。晏殊《浣溪沙》中写道:“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虽说有点得过且过的意思,倒是找到了一条发泄情绪的有效管道。

一个人有了悲伤与烦恼一定要发泄出来。《罗宾逊历险记》的主人翁对他的追随者说:“尽情吐露你们的烦忧吧,畅所欲言能解千愁,就像泛滥的洪水有必要溃堤。”

肾与恐相关。肾主恐,恐则肾气散,肾精不足则易惊恐。过去,在我们战争题材的小说中,常有吓得敌人屁滚尿流的说法。为什么有的人在极端恐惧时会大小便都失禁呢?因为这类人肾精不足。肾是主大小便的,起着控制大小便的作用。当一个人过度恐惧的时候,其肾气就散了,固摄功能就差了,差到一定程度,大小便就会失禁。肾精不足的人,胆小怕事,常惊悸出汗。有时候,稍微有一点动静,也会吓一跳。胆子大的人,一般都是精气十足的,浑身上下都洋溢着刚阳之气。《水浒传》中的武松浑身是胆,这是与其肾精充足密不可分的。

佛家医学讲究“七轮”的变化。“七轮”是脐轮、心轮、喉轮、顶轮、眉间轮、梵穴轮和海底轮。“七轮”当中,肚脐以上到胸口心窝下面的地方是心轮。心轮也叫“*”。心轮的脉,主要有八支,分布如莲花状。有的人小家子气,心里阴暗,凡事斤斤计较,则是心脉关闭的原因。表现在脸上,其肌肉与表情都不舒展自然。佛家讲“*常转”,就是为了打开心结。心轮打开了,人的心境就开阔了,心情就能保持愉快,情绪也就健康,面部表情就会舒展自然,行为也会落落大方,这大概就是“心生莲花”的境界了。

身强曰健,心怡曰康。情绪智商高的人,面对人世沧桑、时势变迁,能够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观离合”的豁达,能够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达观。如此,才可能实现身体上与心理上的健康和谐,活出生命的质量。“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仁就是温和、善良、宽容、幽默。宅心仁厚则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心灵安宁。这是生命科学,也是情绪智能,更是人生智慧。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文化教育来理解情绪教育(1)

“子不教,父之过。”如今,家庭也好,社会也好,没有不重视教育的。但对教育内容的认识,却存在着相当的偏差。许多人相信“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以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为第一要务。只要孩子“主科”成绩好,家长就舒心,老师也表扬。大多数人没有明确地认识到,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生活是否幸福,起主要作用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智商,而是被纳入考核的情商和逆境商。有研究表明,在成功者的诸多成功因素当中,智商只占20%,而情商却占80%。

有时候,我们觉得某个人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难以理解、不可思议。会疑惑某个人怎么会做出那样的判断,怎么会有那样的行为呢,会感叹某个人为什么总是犯同类型的错误呢!其实,症结就出在人的情绪逻辑、情绪智能的差异上。

每个人的“情绪逻辑”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人有理性逻辑,还有“情绪逻辑”。人类的理性逻辑有着大致相同的规律,而“情绪逻辑”却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带来了多姿多彩的人生情态。老百姓有句话,叫“一母生百般”。就是说,兄弟姐妹几个虽是同一父母所生所养,脾气性格却大不相同。不是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吗,为什么一样的种子,种在同一块地里,就长出了不一样的东西来呢?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生长的情绪环境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所受的情绪教育是不同的。首先是母亲“十月怀胎”期间的情绪不同;其次是家庭环境给每个孩子带来的情绪环境不同;再次是他们在社会上经历的情绪环境不同。夫妻之间情感的变化、家庭境遇的变化、外部环境对家庭成员带来的情绪影响等等,客观上造成了同一家庭中的孩子所受的情绪教育是不同的,因而,每个人的“情绪逻辑”是不同的。其外在表现就是性格特点的不同。这符合“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的规律。

一个人的“情绪逻辑”形成之后,就会按照自己的“情绪逻辑”判断事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