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4页)

跟随,守城的将士拦也拦不住。刘鄩闻讯后急中生智,立刻上城头对王彦温喊道:“请副使仔细看好兵士,不是当初选派好的不要带过去。”又对众人说:“不要阻拦那些要出城的将士,阻拦者按军令从事。”众将士听了迷惑不解,倒是汴军听到刘鄩这么说,以为是王彦温和刘鄩定计,抓住王彦温后二话不说立即斩首。城内的军士见状断了投降的念头,兖州城又牢固如初。

虹←桥←书←吧←BOOK。←

第75节:后梁枭雄录(75)

葛从周久围兖州不下,朱友宁那边却大获全胜,在齐州和王师范大杀一场,解了齐州之围,顺势又攻克了博昌、临淄二县,大军直抵青州城下。王师范原本和淮南杨行密已经约为进退,杨行密在淮南和朱温屡次交手,也是冤家对头,看青州危急,悄悄派兵从后面掩杀汴军。朱友宁连胜自然生了骄傲之心,根本没有防备王师范还有外援,正在前军耀武扬威叫战,不防身后阵脚大乱,王师范趁机领军出击,结果在乱军中马崴断了腿,被王师范抓住一刀杀了。

朱温听说朱友宁死了,大怒,立刻统兵二十余万朝齐州进发。双方兵力实在太过悬殊,稍一接触,青州兵马便溃不成军,立刻回城固守。朱温派杨师厚统兵继续攻打青州,自己则领军回汴州去了。杨师厚本来是李罕之部下,也是多勇善谋之将,后来投奔朱温,现在围困青州,自然是尽心竭力。他屡出奇谋,声东击西打退淮南援军,反客为主消耗了青州兵力,还擒住了王师范的亲弟弟。王师范眼看青州保不住了,无奈之下只得写信向朱温请降,说自己出兵都是因为奉了凤翔伪诏,本来和将军并无嫌隙,现在愿意开城投降,只求饶亲弟弟一命。朱温见他言辞恳切,便派李振进城去受降。

李振看王师范似乎仍然疑惧不定,劝说道:“三国时,张绣和曹操为敌,但最后投降曹操而没有投降袁绍,是因为知道曹公志向远大,不会因为私仇而杀人。现在梁王也是要成大事之人,怎么会因为一点已经过去的怨恨而乱杀忠臣呢?”王师范信服此言,于是这一场青州之乱被平复。

按理说王师范既然已经投降,便不应该杀戮,但朱友宁之妻又哭哭啼啼找来,非要杀了王师范方肯罢休。原来,朱温护驾回宫之后,张氏便已病危。这张氏自从嫁与朱温,对内政一力支持,就是军国大事也颇有参议,而且为人仁厚,扶危救困,军士们都非常敬仰,朱温也一直倚为内助。张氏知道自己不日就将归天,握着朱温的手再三叮嘱:“我自跟了夫君,知道你心有大志,必然不满足于藩镇诸侯。只是我家世代事唐,心中不忍取而代之,因此屡次劝阻你。这次我走了以后,你便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事了。但创业容易守业难,上台容易下台难,从古到今能有几个太平天子呢?请大王一定仔细盘算,有事情多和敬翔商量。李振虽说有急智,但为人乖蹇,适合打天下而不能守天下。”朱温含泪点头,张氏又挣扎着说道:“将军英武过人,胆识非凡,将来有一天名统天下,得九五之尊,有四个字切要谨记在心。”朱温忙问是哪几个字,张氏慢慢吐出“戒杀远色”四字,便撒手尘寰。朱温失声大哭,汴军也尽皆垂泪。朱温生性残暴,将士们稍有拂逆,便大开杀戒,张氏平日已多有劝阻。朱温好色而淫,见着好看女子都不放过,非要得到才肯罢休,甚至连部将的亲属都不放过,后来竟然连子侄媳妇也叫进府来侍寝。那朱友宁之妻便是陪宿过几次。朱温害怕丑事败露,无奈之下只得自食前言,寻了个理由,把王师范及其一干家属全部杀掉。

再说葛从周围困兖州日久,听说王师范已经降了朱温,便向刘鄩喊话:“王师范都已经降了汴军,你怎么还执迷不悟?”刘鄩消息封闭,并不知道王师范的事,便回话说:“我奉将军之命攻占兖州,即使他降了汴军,除非有他的命令让我放弃抵抗,不然只有死战到底。”葛从周听到这话大喜,立刻派人去禀告朱温。朱温听说可以将刘鄩收入麾下,高兴得不知道该怎样才好,立刻让王师范写书信招降。刘鄩接到王师范让他开城归降汴军的书信,这才放弃抵抗。葛从周派人准备好了马匹衣服,让刘鄩去汴州见朱温。刘鄩婉辞:“我得到王师范的命令,所以开城投降,但还没有得到梁王恕罪的命令,怎么敢穿着锦绣衣衫骑着高头大马去呢?”于是穿着布衣骑着毛驴去见朱温。朱温听说此事非常钦佩,令人赐给他冠服袍带。刘鄩再次辞谢:“以往和梁王作对,罪过累累和囚犯无异,请把我绑起来去见梁王吧。”朱温当然不允许,就在厅中设酒摆宴为刘鄩压惊。刘鄩目不斜视根本不动筷子,朱温亲自上前给他敬酒,刘鄩以酒量小再三辞谢。朱温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